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芦竹沥

芦竹沥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

药材名称芦竹沥

拼音Lú Zhú Lì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治小儿高烧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芦竹沥

药材名称芦竹沥

拼音Lú Zhú Lì

英文名Giantreed juice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o donax L.

采收和储藏:取鲜芦竹竿,截成30-50cm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原形态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主小儿高热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15-30g。

各家论述《重庆草药》:治小儿高烧惊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风藤

    药材名称毛风藤拼音Máo Fēnɡ Ténɡ别名白毛英、毛果、毛和尚头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野海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japonense Nakai[S. drlcama-r

  • 粗梗黄堇

    药材名称粗梗黄堇拼音Cū Gěnɡ Huánɡ Jǐn别名粗荚黄堇、马尾黄连、土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粗梗黄堇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pachypoda (Franch

  • 水蔗草

    《中药大辞典》:水蔗草药材名称水蔗草拼音Shuǐ Zhè Cǎo别名假雀麦、丝线草、糯米草出处《广州植物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水蔗草的根或茎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米。秆直立或攀援状,多

  •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拼音Jiá Nánɡ Jué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

  • 走边疆

    药材名称走边疆拼音Zǒu Biān Jiānɡ别名红铧头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有白色短毛。根茎短。茎直立,常数

  • 台湾海棠

    药材名称台湾海棠来源蔷薇科台湾海棠Malus taiwaniana Kaw. et Koidz.,以果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西。性味甘、酸、涩,微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脾,消食导滞。治食积停滞,胸腹胀满疼

  • 马蔺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蔺药材名称马蔺拼音Mǎ Lìn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来源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 雷五加

    药材名称雷五加拼音Léi Wǔ Jiā别名雷公山、白五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刚毛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simonii Schndid.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

  • 光背杜鹃

    药材名称光背杜鹃拼音Guānɡ Bèi Dù Juān别名青海杜鹃、枇杷[青海]、光背枇杷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陇蜀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

  • 牛蒡茎叶

    《中药大辞典》:牛蒡茎叶药材名称牛蒡茎叶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别名大夫叶(《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叶片。药理作用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