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背花疮

背花疮

药材名称背花疮

拼音Bèi Huā Chuānɡ

别名独色草、四季青、大石芥、铜钱草、石苋菜、阿飞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盾叶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ltata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肉质草本。茎高5-27cm。全株无毛。叶常集生于茎顶端,下部裸露,节间长1-4cm,不分枝。叶肉质,对生;叶柄长0.6-4.5cm;托叶三角形,宿存;叶片稍不等大,常盾状着生,近圆形,稀扁圆形,长1-4.5cm,宽1-3.5c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心形,微缺或圆形,边缘有数枚圆齿,两面干时常带蓝绿色,下面呈蜂窝状,钟乳体条形,上面密布;基出脉3条,侧脉数对,细脉末端常有腺点。雌雄同株或异株;团伞花序,数个稀疏着生于单一的序轴上,呈串珠状,雄花序长3-4cm,其中花序梗长1-1.7cm;雌花序长1-2.5cm,其中花序梗长达1cm;苞片披针形。雄花具短梗或无梗,淡黄绿色;花被片4,幼时帽状,熟时变兜形,被钟乳体;雄蕊4,花丝下部与花被片贴生;退化子房极小,长圆形。雌花近无梗;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1枚船形,侧生的2枚卵形;退化雄蕊长圆形。瘦果卵形,果时扁,先端歪斜,棕褐色,光滑,边缘有一圈不明显的条纹。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500m的石灰岩山上石隙或灌丛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辛;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化瘀。主肺热咳喘;肺痨久咳;咯血;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蛇膏

    《中药大辞典》:乌蛇膏药材名称乌蛇膏拼音Wū Shé Gāo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圣惠方》:"耳聋,绵

  • 白千层叶

    《中药大辞典》:白千层叶药材名称白千层叶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1

  • 燕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药材名称燕麦草拼音Yàn Mài Cǎo别名野燕麦来源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收

  • 石芥菜

    药材名称石芥菜拼音Shí Jiè Cài别名龙骨七、石格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tangutorum O.E.Schulz采收和储藏:

  • 紫背草根

    药材名称紫背草根拼音Zǐ Bèi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 Ex D. Don.采收和储藏: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

  • 陀罗紫菀

    药材名称陀罗紫菀拼音Tuó Luó Zǐ Wǎn别名单头紫菀、一枝香来源菊科陀罗紫菀Aster tubinatus S. Moor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

  • 赤麻鸭

    药材名称赤麻鸭拼音Chì Má Yā别名黄鸭来源雁行目鸭科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 (Pallas),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西部及内蒙古,冬迁至华东、华南地区。功

  • 香草仔

    药材名称香草仔别名香毛草、小香草、唐古特缬草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小缬草Valeriana tangutica Batal.,以带根全草入药。7~9月采收,去杂质,晒干。性味甘、微辛、苦,平。功能主治止

  • 疏叶当归

    药材名称疏叶当归拼音Shū Yè Dānɡ Guī别名疏叶独活、红果当归、猪独活、骚羌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疏叶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laxfoliata Di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