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耳叶排草

耳叶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别名耳状珍珠菜、二郎箭

来源报春花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以根、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刀伤等症。

用法用量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拼音ěr Yè Pái Cǎo

别名二郎箭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耳叶珍珠菜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 chiaauriculat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上部分枝。叶对生,在茎上部有时互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线形,长4-10cm,宽2-25mm,先端长渐尖或稍锐尖,基部耳状抱茎(茎上部叶有时基部圆形或钝),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近边缘密生暗红色腺点,中肋在下面隆起,侧脉6-7对,纤细。总状花序稍疏松,生于茎端和枝端,因而构成圆锥花序状,长10-15cm;苞片钻形,与花梗等长或稍短;花梗长2-4(6)mm;花萼长3.5-4mm,5裂,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渐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白色,钟状,长5-6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5裂,裂片舌状长圆形,宽约1.5mm,常有暗紫色腺条;雄蕊内藏,5枚,花丝贴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0.5mm,花药线形,长约1.2mm,药隔先端有红色粗腺体;子房无毛,花柱长约2mm。蒴果球形,直径约3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斩妖剑

    药材名称斩妖剑拼音Zhǎn Yāo Jiàn别名真武剑、大石韦、老鹰七、大瓦韦、凤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狭基巢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

  • 麻鱼骨

    药材名称麻鱼骨拼音Má Yú Gǔ英文名cheilo-fish bon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

  • 粟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粟米草药材名称粟米草拼音Sù Mǐ Cǎo别名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来源番杏科粟米草属植物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M. stricta L.]

  • 石枫药

    药材名称石枫药拼音Shí Fēnɡ Yào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矮杨梅果

    药材名称矮杨梅果拼音ǎi Yánɡ Méi 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将成

  • 西藏圆柏

    药材名称西藏圆柏拼音Xī Zànɡ Yuán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大果圆柏的枝叶和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tibetica Kom.[Juniperus tibetica K

  •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

  • 挂金灯

    《中药大辞典》:挂金灯药材名称挂金灯拼音Guà Jīn Dēnɡ别名酸浆实(《本经》),天泡草铃儿(《卫生杂兴》),金灯笼、天灯笼(汪连仕《采药书》),灯笼果(《铁岭县志》),天泡果(《贵州

  • 血当归

    药材名称血当归拼音Xuè Dānɡ Guī别名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chalepensis Mil

  • 小石仙桃

    药材名称小石仙桃拼音Xiǎo Shí Xiān Táo别名对叶草、双叶岩珠、岩珠、双叶石枣、珠兰、岩豆、山枣、小叶石橄榄、水橄榄柳仔、果上叶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生云南山石上。根如麦门冬,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