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细叶卷柏

细叶卷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叶卷柏

药材名称细叶卷柏

别名地丁地柏枝[云南玉溪]

来源蕨类卷柏细叶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炎退热,止血,止喘。主治伤风鼻塞,肝炎,胆囊炎,小儿高热惊厥,哮喘,浮肿,小儿疳积,口腔炎,鼻衄,月经过多,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细叶卷柏

药材名称细叶卷柏

拼音Xì Yè Juǎn Bǎi

英文名Labord's Spikemoss

别名地丁、心基卷柏地柏枝、毛利利、金花草、鸡脚草、鸡腱草、四叶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细叶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 S.hupehensis Pamp.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10-40cm。主茎禾秆色,营养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狭卵形,长2-3mm,宽1-1.5mm,叶基不等,先端具钝尖头,边缘有疏细齿;中叶薄纸质,卵形,长1.5-2mm,宽0.8-1mm,叶基不相等,先端突尖呈芒状,边缘有细刺状齿。孢子囊穗扁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1.2cm;孢子叶二型,侧叶卵形,长约1.8mm,宽约0.6mm,先端渐洒呈尾状,边缘有小齿,膜质;中叶较大,长三角卵形,长约2mm,宽约0.6mm,先端钝,边缘有小齿,薄纸质。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圆肾形,生在囊穗上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林下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喘;止血。主小儿高热惊风;肝炎;胆囊炎;泄泻;疳积;哮喘;肺痨咳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利湿、止血、定喘的功能。用于小儿惊风、疳积、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哮喘、肺痨咳血、月经不调;外用治口腔炎及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梨皮

    《中药大辞典》:梨皮药材名称梨皮拼音Lí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果皮。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甘涩,无毒。"功能主治清

  • 野棉花根

    药材名称野棉花根拼音Yě Mián Huā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棉花"条。生境分部产于云

  • 鲤鱼肠

    《中药大辞典》:鲤鱼肠药材名称鲤鱼肠拼音Lǐ Yú Chá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肠。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小儿肌疮。"②《纲目》:"

  • 灰栒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灰栒子药材名称灰栒子拼音Huī Xún Zǐ来源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山西、

  • 败酱

    《中药大辞典》:败酱药材名称败酱拼音Bài Jiànɡ别名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

  • 岩萝卜

    药材名称岩萝卜拼音Yán Luó Bo英文名Henry Urophysa别名岩蝴蝶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尾囊草的根茎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ophysahenri

  • 兴木蒂那布

    药材名称兴木蒂那布拼音Xìnɡ Mù Dì Nà Bù英文名root, leaf or flower of Szechwan-tibet Rabdosina别名川藏香茶菜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

  • 黑豆衣

    药材名称黑豆衣拼音Hēi Dòu Yī别名黑豆皮、穞豆皮来源豆科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以种皮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东。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治阴虚盗汗、虚热、烦

  • 地瓜根

    《中药大辞典》:地瓜根药材名称地瓜根拼音Dì Guā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性味苦涩,凉。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②《草木便方》:&qu

  • 鲫鱼子

    《中药大辞典》:鲫鱼子药材名称鲫鱼子拼音Jì Yú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卵子。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调中,补肝气。"②《本草从新》:&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