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粉萆薢

粉萆薢

药材名称粉萆薢

拼音Fěn Bì Xiè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浅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鉴别(1) 本品横切面:外层为多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多切向延长,壁略增厚,壁孔明显;黏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散有有限外韧型及类周木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壁略增厚,具壁孔,细胞中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单粒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32μm,长至4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少数,多由2 分粒组成。厚壁细胞众多,壁木化,孔沟明显,有的类似石细胞,多角形、梭形或类长方形,直径40~80μm ,长至224μm。草酸钙针晶束长64~84μm 。

(2) 取本品粉末10g ,加水100ml ,浸泡过夜,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各2ml ,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氢氧化钠试液2ml ,另一管加盐酸溶液(1→20)2ml,密塞,用力振摇1 分钟,含碱液管的泡沫比含酸液管高达数倍。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疳积草

    药材名称疳积草拼音Gān Jī Cǎo别名蓝色草、节节红、土夏枯草、黄蜂草来源爵床科明萼草属植物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 (L.) Nees [R. parviflora Nees]的全

  • 羽叶丁香

    《中药大辞典》:羽叶丁香药材名称羽叶丁香拼音Yǔ Yè Dīnɡ Xiānɡ别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

  • 狗牙根

    药材名称狗牙根拼音Gǒu Yá Gēn别名铁线草、绊根草、堑头草、马挽手、行仪芝、牛马根、马根子草、铺地草、铜丝金、铁丝草、鸡肠草出处1.本品首载于《滇南本草》,原名“铁线单”,云:“生田边旷野,软枝

  • 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桂花药材名称桂花拼音Guì Huā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冬季采果;

  • 丁榔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榔皮药材名称丁榔皮拼音Dīnɡ Lánɡ Pí别名丁木树、白对节子来源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以树皮入药。夏

  • 打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打火草药材名称打火草拼音Dǎ Huǒ Cǎo别名香青、清明草来源菊科打火草Anaphalis nepalensis (Speng.)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

  • 红藤蓼

    药材名称红藤蓼别名竹叶舒筋、大活血、舒筋草、鹿蝉通筋草来源蓼科红藤蓼Polygonum emodi Meis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淡,微温。功能主治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

  • 翻背白草

    药材名称翻背白草别名白头翁来源蔷薇科翻背白草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利湿,解毒,镇痛。主治痢疾,风湿痛。外用治

  • 厚叶沿阶草

    药材名称厚叶沿阶草别名达山来源百合科厚叶沿阶草Ophiopogon jaburan (Kunth) Lod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辛,微温。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瘫痪,

  • 黄瑞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瑞木药材名称黄瑞木别名乌珠子、杨桐、鸡仔茶、黄板叉木来源山茶科红淡属植物毛药红淡Adinandra millettii (Hook. et Arn.) Benth. et 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