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穗花蛇菰

穗花蛇菰

药材名称穗花蛇菰

拼音Suì Huā Shé Gū

别名荔枝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spicata Hayata[Poly-plethia spicata (Hayata) Nakai]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草本,高8-18cm。根茎红色至棕红色,分枝或不分枝,分枝时呈倒卵形,不分枝时呈不规则球形,长3.5-5cm,直径2.5-3cm,表面密被颗粒状粗疣瘤,并有明显淡红色或淡黄色星芒状皮孔,顶端的裂鞘4-6裂。花茎长1-9cm;鳞状苞片肉质,通常对生,内凹,长1.5-2.5cm,宽达1cm,多少抱着花茎。花雌雄异株(序);雄花序呈穗状,绿色带红色,后渐呈紫红色,长4.5-12cm,雄花疏生,无梗,黄色,花被裂片6,不等大,其中、上、下(花被)裂片各1枚,侧(花被)裂片4,较小,聚药雄蕊近圆盘状,花药短裂,药室多数;雌花序红色,卵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3-6.5cm,直径1.5-2.5cm,先端钝或近锐尖,子房近球形,着生于附属体基部,花柱丝状,比子房长2-3倍,附属体呈长棍棒状,长达lmm,先端平坦或稍突起,基部纤细。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400m的山谷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血崩;风热癍疹;腰痛;小儿阴茎肿;痔疮;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秋海棠茎叶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茎叶药材名称秋海棠茎叶拼音Qiū Hǎi Tánɡ Jīnɡ Yè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茎叶。性味《陆川本草》:"味酸,微寒。&

  • 寒莓根

    《中药大辞典》:寒莓根药材名称寒莓根拼音Hán Méi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根。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酸,平,无毒。"②江西《草

  • 自消容

    《中药大辞典》:自消容药材名称自消容拼音Zì Xiāo Rónɡ别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

  • 云母

    《中药大辞典》:云母药材名称云母拼音Yún Mǔ别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本经》),云粉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千层玻(《四川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

  • 龟肉

    《中药大辞典》:龟肉药材名称龟肉拼音Guī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肉。原形态形态详"龟版"条性味甘咸,平。①《食疗本草》:"温,味酸。"②《日用本草》:"味酸,温,有小毒。"③《纲目》

  • 土附子

    《中药大辞典》:土附子药材名称土附子拼音Tǔ Fù Zǐ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卵子。原形态原动物详"土附"条。功能主治助相火,暖腰、肾。用烧酒醉食,颇

  • 花叶竹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竹芋药材名称花叶竹芋来源竹芋科花叶竹芋Maranta bicolor Ke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微苦、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

  • 儿茶

    《中国药典》:儿茶药材名称儿茶拼音ér Chá来源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

  • 兰屿肉豆蔻

    药材名称兰屿肉豆蔻拼音Lán Yǔ Ròu Dòu Kòu来源药材基源:为肉豆蔻科植物台湾肉豆蔻的种仁和假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stica cagayanensin Merr.采收和储藏:

  • 橄榄露

    《中药大辞典》:橄榄露药材名称橄榄露拼音Gǎn Lǎn Lù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的蒸馏液。功能主治清肺,利咽喉,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咳嗽痰中带血,泻痢,烦渴,酒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