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稻槎菜

稻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稻槎菜

药材名称稻槎菜

来源菊科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痈解毒。主治喉炎,痢疾下血,乳痈。

用法用量1~2两,水煎服或捣汁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稻槎菜

药材名称稻槎菜

拼音Dào Chá Cài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Nipplewort

别名鹅里腌、回荠

出处始载于《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稻槎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稻槎菜 一年或二年细弱草本,高5-30cm。基生叶丛生,有柄;叶片长4-18cm,宽1-3cm,先端圆钝 或短尖,顶部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羽状分裂,两侧裂片3-4对,短椭圆形;茎生叶1-2,有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成稀疏的伞房状圆锥花丛,有细梗,果时常下垂;总苞圆柱状钟形,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6,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5mm;花托平坦,无毛;全部为舌状花,黄色。瘦果椭圆状披针形,扁平,长4-5mm,等于或长于总苞片,成熟后黄棕色,无毛,背腹面各有5-7肋,先端两侧各有1钩刺,无冠毛。花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野、荒地、溪边、跌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部沿海及中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疹。主咽喉肿痛;痢疾;疮疡肿毒;蛇咬伤;麻疹透发不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救荒本草》:生稻田中,以获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叶。又似花芥菜叶,辅地繁密,春时抽小葶,开花如蒲公英而小,无蕊,乡入茹之。

2.《新华本草纲要》:清热凉血,消痈解毒的功能。用于咽喉炎、痢疾、乳痈、麻疹不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核桃楸果仁

    药材名称核桃楸果仁拼音Hé Tɑo Qiū Guǒ Rén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J.stenocarpa M

  • 滇羌活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羌活药材名称滇羌活来源伞形科滇羌活Pterocyclus rivulorum (Diels) Wolff ex Hand.-Mazz.,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发汗祛

  • 黄花地桃花

    《中药大辞典》:黄花地桃花药材名称黄花地桃花拼音Huánɡ Huā Dì Táo Huā别名黄花虱麻头(《中医方药学》),缡头婆、密马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中

  • 路边草

    《中药大辞典》:路边草药材名称路边草拼音Lù Biān Cǎo别名星星蒿、花叶鱼鳅串、鸡儿肠。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窄叶鸡儿肠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藤本,高2

  • 墙草

    药材名称墙草拼音Qiánɡ Cǎo别名石薯、石茹菰、白石薯、软骨石薯、白猪子果、袜子菜来源荨麻科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以块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芦子兰

    药材名称芦子兰拼音Lú Zǐ Lán别名大麻疙瘩、芦子藤、苎叶蒌、野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荨麻叶胡椒Piper boehmeriaefolium Wal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

  • 黄缨菊

    药材名称黄缨菊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止血

  • 三匹箭

    药材名称三匹箭拼音Sān Pǐ Jiàn英文名Yingjiang Arisaema别名三叶半夏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匹箭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 白栎蔀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药材名称白栎蔀拼音Bái Lì B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