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石凉伞

石凉伞

药材名称石凉伞

拼音Shí Liánɡ Sǎn

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brunneScen Walk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m。小枝灰褐色,略具皱纹。叶互生;叶柄长7-12mm;叶片坚纸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或广渐尖,基部楔形,长8-14cm,宽3.5-6cm,全缘;侧脉10-15对,常连成断续的边缘脉或一圈彼状脉。复伞形花序或圆锥状聚伞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5-9cm,近顶端有1-2片退化的叶;花梗长约1cm;花萼基部连合达1/3,萼片广卵形,长约1.5mm,具腺点和极细的缘毛,有时被疏锈色鳞片;花瓣粉红色,卵形,具多或少的腺点,长约4mm,里面近基部具细乳头状突起;雄蕊较花瓣略短,达花瓣长的2/3,花药卵形,光端点尖,背部具腺点或无;雌蕊与花瓣等长。果球形,直径67mm,深红色,多少具不明显腺点。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含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獭四足

    《中药大辞典》:獭四足药材名称獭四足拼音Tǎ Sì Zú别名獭爪(《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四足。功能主治①《别录》:"主手足皮皲裂。"②

  • 丁蛎

    药材名称丁蛎拼音Dīnɡ Lì英文名T-shaped shellfish别名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

  • 貒骨

    《中药大辞典》:貒骨药材名称貒骨拼音Tuàn Gǔ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生境分部产于四川。

  • 蜜桶花

    药材名称蜜桶花拼音Mì Tǒnɡ Huā别名猫花、蜂糖花、蜂糖罐、野连翘、叶上花、蜂蜜果、铁林杆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来江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ndisia hancei Hook.

  • 光叶山黄麻

    《中药大辞典》:光叶山黄麻药材名称光叶山黄麻拼音Guānɡ Yè Shān Huánɡ Má别名硬壳朗、滑朗树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榆科植物光叶山黄麻的根皮。夏、秋采收。

  • 雷五加

    药材名称雷五加拼音Léi Wǔ Jiā别名雷公山、白五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刚毛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simonii Schndid.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

  • 麦麸草

    《中药大辞典》: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疏生短伏毛,常分

  • 新裂耳蕨

    药材名称新裂耳蕨拼音Xīn Liè ěr Jué别名凤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新裂耳蕨的根茎。原形态新裂耳蕨,又名:革叶耳蕨。多年生

  • 倒插花

    药材名称倒插花拼音Dǎo Chā Huā别名盘蛇莲、盘龙草、土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五岭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 wulingense C.F.Liang采收

  • 山甘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药材名称山甘草拼音Shān Gān Cǎo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