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猬菊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宁夏。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用法用量5钱,配方用。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拼音Wèi Jú

别名大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狐狸尾

    《中药大辞典》:狐狸尾药材名称狐狸尾拼音Hú Li Wěi别名狸尾豆(《广州植物志》)。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豆科植物兔尾草的全草。夏、秋采取。洗净,生用或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平卧

  • 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木药材名称杉木拼音Shā Mù别名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来源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以

  • 苦参实

    《中药大辞典》:苦参实药材名称苦参实拼音Kǔ Shēn Shí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 浙樟

    药材名称浙樟别名桂皮来源樟科浙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is Nakai,以树皮、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寒镇痛,行气健胃。主治腹痛,风湿痛,创伤出

  • 黄唇鱼鳞

    药材名称黄唇鱼鳞拼音Huánɡ Chún Yú Lí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avolabiata采收和储藏:捕后,刮取鳞片,晒干。原形态黄唇鱼

  • 刺石榴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药材名称刺石榴拼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

  • 心叶荚蒾根

    《中药大辞典》:心叶荚蒾根药材名称心叶荚蒾根拼音Xīn Yè Jiá Mí Gēn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心叶荚蒾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原形态

  • 猪靥

    《中药大辞典》:猪靥药材名称猪靥拼音Zhū Yè别名猪气子(《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甲状腺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功能主治《纲目》:"

  • 秫米

    药材名称秫米拼音Shú Mǐ别名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梁或粟的种子之粘者。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

  • 油桐根

    《中药大辞典》:油桐根药材名称油桐根拼音Yóu Tónɡ Gēn别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蔃(《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