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灰毛婆婆纳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

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

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

别名地蚕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a can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灰毛婆婆纳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被柔毛。根状茎长而斜走。茎直立,不分枝。叶对生,通常有2对靠近茎顶端;下部的叶柄长1-1.5cm,上部的叶柄较短;叶片薄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长1.5-4cm,宽1.5-3cm,先端钝,少急尖,基部圆,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疏被灰白色柔毛。总状花序通常2支,侧生于茎顶叶腋,长3-10cm,花疏;总花梗长1-2cm;苞片宽条形;花萼4深裂,裂片圆形;花冠白色,直径约1.2cm,4深裂,裂片卵圆形;雄蕊2;柱长5-6mm。蒴果扁平,三角状扇形,长5-6mm,宽9-10mm,基部近平截形或成大于120°的角,上缘疏生腺睫毛。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500m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痈肿毒;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飞蛇丹(即带状疮疹)、疮痈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棘叶

    《中药大辞典》:棘叶药材名称棘叶拼音Jí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叶。化学成分含芸香甙、小檗碱、原阿片碱、蜡醇、多量维生素C及苹果酸、酒石酸等。药理作用酸枣叶子具有麻

  • 猫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毛草药材名称猫毛草别名臭草、金丝草来源禾本科猫毛草Melica scabrosa Tri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西北、江苏、山东、四川。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

  • 咸秋石

    :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来源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中华本草》:咸秋石药材名称咸秋石拼音Xián Qiū Shí出

  • 豹皮菇

    药材名称豹皮菇拼音Bào Pí Gū别名豹皮香菇、白香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 车前

    药材名称车前拼音Chē Qián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

  • 小二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二仙草药材名称小二仙草拼音Xiǎo èr Xiān Cǎo别名豆瓣草、蚁塔、砂生草来源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属植物小二仙草Halorrhagis micrantha R.

  • 李子

    《中药大辞典》:李子药材名称李子拼音Lǐ Zi别名李实(《别录》),嘉庆子(《两京记》)。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原形态李(《诗经》)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无毛,红棕色有光泽。叶

  • 桐皮

    药材名称桐皮拼音Tónɡ Pí别名白桐皮(《药性论》),水桐树皮(《濒湖集简方》),桐木皮(《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原形态①泡桐(《纲目》),又

  • 紫苏苞

    《中药大辞典》:紫苏苞药材名称紫苏苞拼音Zǐ Sū Bāo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用法用量内服:煎

  • 翼枝榆

    药材名称翼枝榆拼音Yì Zhī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春榆的树皮、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davidiana Planch.var.japonica(Rehd.)Nakai[U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