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海石鳖

海石鳖

药材名称海石鳖

拼音Hǎi Shí Biē

别名石鳖、海八角毛、八节毛

来源药材基源:为陷板石鳖科动物红条毛肤石鳖、锉石鳖科动物函馆锉石鳖及多种石鳖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Lischke)2.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

采收和储藏:在海滩上或岩石缝间捕捉。捕得后洗净,置阴暗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1.红条毛肤石鳖,体卵圆形,长27-33mm,宽16-21mm。体色变化大,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背腹扁平,头在冯下方,无眼及触角,有一短而下弯的吻,吻中为口,口内齿舌很长。背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状排列的石来质壳片8块,暗绿色壳片中央具有3条红色色带。前端头壳顶部较光滑,边缘部分有低平粒状突起,腹面前方的嵌入片有齿裂5个。近两端的壳片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片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较状突起,嵌入片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尾壳片较小,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形,表面有颗料状突起,嵌入后区两侧各具1齿裂。在壳片的四周置有一圈外套膜,形成较宽的环带,呈深绿色,其周围相间布有18丛棘束。腹面平担,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腹面。足与外套膜之间形成一较狭的外套沟。沟中有鳃22-24对。鳃列长约为足长的2/3。生殖孔和排泄孔位于外套沟稍后端。肛门位于足的后方。

2.函馆锉石鳖,体卵圆形,长22-35mm,宽12-19mm,背腹扁平,外表圭黄色或暗绿色,并杂有深色斑点。头壳片放射肋细密,甚多,嵌入片具15-19个齿裂。中间壳片中央部有显着的网状刻纹。翼部有5-7条放射肋。嵌入片每侧具2-3个齿裂。尾壳片中央区的刻纹与中间壳片的网状相同,后区具细密的放射肋及环状纹,嵌入片具12-20个齿裂。周围环带窄,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鳞片。鳃35对,鳃列与足等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潮间带岩石上,北方可生活于数米深的浅海。能缓慢匍匐爬行于海藻丛中喜附着于岩石石缝或阴处。

2.栖息于潮间带岩礁石上或石缝间,以中下区为多。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生活于潮间带,为我国海滨习见种。

性状性状鉴别,(1)红条毛肤石鳖,全体呈卵圆形,背面有8块呈覆瓦状披列的石灰质的壳片。壳片暗绿色,中部有3条红色色带。环带较宽,深绿色,其上面有18丛棘束。气腥,味咸。

(2)函馆锉石鳖,形似红条毛肤石鳖。唯中间壳片中央部有显着的网状纹理,翼部有5-7条放射肋纹。

化学成分全体含牛磺酸(taurine),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蛋白质(protein)等。还含两种新类胡萝卜素;(3S,4R,3R,6R)-β,ε-胡萝卜素-3,4,3-三醇[(3S,4R,3R,6R)-β,ε-carotene-3,4,3-triol]和(3R,4R,3R)-β,β-胡萝卜素-3,4-3-三醇[(3R,4R,3R)-β,β-carotene-3,4,3-triol]。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适量,加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氯信2ml溶解后移入小试管,沿管壁滴加浓硫酸1ml,静止10min,上层显橙红色,并有蓝色荧光,两液界面呈血红色环。

(2)取(1)项提取过的残渣加水煎煮,取水煎液1ml加入等量的茚三酮试剂,水浴加热10min,呈紫色。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主颈淋巴结结核;麻风病;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焙焦研末,2-6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木子

    《中药大辞典》:红木子药材名称红木子拼音Hónɡ Mù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山羊角树的种子。原形态山羊角树,又名:山丁木。落叶小乔木,高5~12米。小枝灰色,无

  • 千金子霜

    药材名称千金子霜拼音Qiān Jīn Zi Shuānɡ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千金子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微显油性。味辛辣。鉴

  • 草苁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苁蓉药材名称草苁蓉拼音Cǎo Cōnɡ Rónɡ别名苁蓉来源列当科草苁蓉属植物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B

  • 豆包菌

    药材名称豆包菌拼音Dòu Bāo Jūn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olit

  • 母丁香

    《中药大辞典》:母丁香药材名称母丁香拼音Mǔ Dīnɡ Xiānɡ别名鸡舌香(《抱朴子》),亭炅独生(《酉阳杂俎)),雌丁香(《本草蒙筌》)。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果实将成熟

  • 小果千金榆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果千金榆药材名称小果千金榆拼音Xiǎo Guǒ Qiān Jīn Yú别名野梅树、大叶马料、华鹅耳杨来源榛科小果千斤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 va

  • 海南三七

    药材名称海南三七拼音Hǎi Nán Sān Qī别名山田七、圆山奈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empferia rotund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

  • 石韦毛

    药材名称石韦毛拼音Shí Wéi Máo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及多种同属植物叶上的毛茸。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医林纂要

  • 杧果叶

    《中药大辞典》:杧果叶药材名称杧果叶拼音Mánɡ Guǒ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

  • 短柄忍冬

    药材名称短柄忍冬别名鸡骨头树来源忍冬科短柄忍冬Lonicera maackii (Rupr.) Maxim. f. podocarpa Franch. ex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