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海南茄

海南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别名金耳环、耳环锤

来源茄科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以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海南茄

药材名称海南茄

拼音Hǎi Nán Qié

英文名fruit of Hainan Nightshade

别名衫纽藤、卜古雀、金纽头、细颠茄、耳环草、小丁茄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海南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procumbens Lour- Hance.[S. haina -nen se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地下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直立或平卧,多分枝,小枝无毛,具黄土色基部宽扁的倒钩刺,嫩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柄均被分枝多、无柄或具短柄的星状短绒毛及小钩刺。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圆形不相等,近全缘或作5个粗大的波状圆浅裂。蝎尾状花序顶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在两面先端无被星状绒毛;花冠淡红色,先端深4裂,裂片披针形,外被星状期待毛;雄蕊4,花丝长约1mm,花药长约6mm;子房球形,先端被星状毛,花柱长约7mm,先端2裂。浆果球形,直径7-9mm,熟时红色,光亮,宿存萼向外反折,果柄长约2cm,先端膨大;种子淡黄色,近肾形,扁平。花期春、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散风热;活血止痛。主感冒;头;咽喉疼痛;关节肿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辛、苦、性温。有祛风散瘀、止痛、平肝、截疟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肿痛、月经不调,感冒头痛、疟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枇杷

    《中药大辞典》:枇杷药材名称枇杷拼音Pí Pá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8米。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

  • 松根

    《中药大辞典》:松根药材名称松根拼音Sōnɡ Gē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共同属植物的幼根或根白皮。性味《日华子本草》:"味苦,温,无毒。"功能主治治筋骨痛,伤损

  • 翠羽草

    药材名称翠羽草拼音Cuì Yǔ Cǎo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

  • 牛西西叶

    药材名称牛西西叶拼音Niú Xī Xī Yè别名酸模叶、金不换叶、羊铁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patientia L.采收和储藏:植物生长茂盛时采收,鲜

  • 异穗卷柏

    药材名称异穗卷柏拼音Yì Suì Juǎn Bǎi英文名Extensive Spikemos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异穗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

  • 峨嵋耳蕨

    药材名称峨嵋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别名万年青(《峨嵋药植》),树林株(《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

  • 扶桑花

    《中药大辞典》:扶桑花药材名称扶桑花拼音Fú Sānɡ Huā别名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纲目》

  • 猕猴桃根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根药材名称猕猴桃根拼音Mí Hóu Tá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陕西中草

  • 芝麻菜

    药材名称芝麻菜拼音Zhī Mɑ Cài别名金堂葶苈、葶苈子、苦葶苈。出处芝麻菜,《滇南本草》始着录:"味甘、平,性微寒。治中风、暑热之症。"《植物名实图考》云:"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抽茎开四瓣

  • 马蹄荷根

    药材名称马蹄荷根拼音Mǎ Tí Hé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Exburklandiapopulnea(R.Br.exGriff.)R.W.Brown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x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