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泡桐木皮

泡桐木皮

《中药大辞典》:泡桐木皮

药材名称泡桐木皮

拼音Pào Tónɡ Mù Pí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枝皮,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粗糙,灰褐色至灰白色,有纵纹及裂隙,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幼枝灰褐色,有星状毛。叶对生,卵形,长7~12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圆形或略为心形,在幼树上常为3裂,上面稍有毛,下面毛较密;叶柄长。总状花序顶生,有花7~15;淡红色或淡紫色;花冠钟形,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喉部有紫褐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之山坡或山谷中。分布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区。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消肿。治风湿潮热,肢体困痛,关节炎,浮肿,热毒,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桐木皮

药材名称泡桐木皮

拼音Pào Tónɡ Mù Pí

英文名Bark of Farges Catalpa

出处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fargesii 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灰楸 乔木,高达25m。幼枝、花序、叶柄均有分枝毛。树皮粗糙,灰褐色至灰白色,有纵纹及裂隙,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叶对生;叶柄长3-10cm;叶柄长3-10cm;叶片厚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心10-13cm,宽10-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侧脉4-5对,基部有3出脉,叶幼时表面微有分枝毛,背面较密,以后变无毛。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7-15朵;花萼2裂至近基部,裂片卵圆形;花冠淡红色至淡紫色,状,长约3.2cm;雄蕊2,内藏,退化雄蕊3枚,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丝形,长约2.5cm,柱头2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蒴果细圆柱形,下垂,长55-80cm,果片革质,2裂。种子椭圆状线形,薄膜质,两端具丝状种毛,连毛长约5-6cm。花期3-5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庄边、山谷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痹;利湿解毒。主风湿痹痛;潮热;肢体痛;浮肿;热毒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血光藤

    《中药大辞典》:小血光藤药材名称小血光藤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藤茎。原形态攀援状大灌木。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形,长

  • 苜蓿根

    《中药大辞典》:苜蓿根药材名称苜蓿根拼音Mù Xu Gēn别名土黄耆(《食疗本草》)。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根。化学成分紫苜蓿的根含糖类。根的分泌物中含氨基酸,其中有2

  • 石蕨

    药材名称石蕨拼音Shí Jué别名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鸭舌韦、鸭舌鱼鳖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石蕨属植物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

  • 书带蕨

    《中药大辞典》:书带蕨药材名称书带蕨拼音Shū Dài Jué别名晒不死(《广西药植名录》),木莲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书带蕨科植物书带蕨的全草

  • 芸薹

    药材名称芸薹拼音Yún Tái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别名胡菜、寒菜、薹菜、芸薹菜、薹芥、青菜、红油菜。出处出自《唐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茎和

  • 绿花独活

    药材名称绿花独活拼音Lǜ Huā Dú Huó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绿花山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tericum uiridiflorum (Turcz.)Kitag.[Gomphopet

  • 喜树果

    药材名称喜树果拼音Xǐ Shù Guǒ英文名Fructus Camptothecae Acuminatae别名千丈树、水栗子、天梓树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

  • 裸茎金腰子

    药材名称裸茎金腰子别名亚吉玛[藏语]来源虎耳草科裸茎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青海、甘肃、云南、新疆、西藏。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利胆,止

  • 蛇退步

    《中药大辞典》:蛇退步药材名称蛇退步拼音Shé Tuì Bù别名三枝标、蛇鳞草(《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

  • 滴血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血根药材名称滴血根别名小血藤来源菊科滴血根Wedelia urticaefolia (Blume) 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