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草龙

毛草龙

药材名称毛草龙

拼音Máo Cǎo Lónɡ

别名草里金钗、锁匙筒、水仙桃、针筒草、水秧草、水灯香、水香蕉、扫锅草、草龙、假黄车、假蕉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水丁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wigia octoualuis (Jacq.)Raven[Jussiaea suffruticosa L,;Oenothera octoualuis Jac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高0.3-1m。茎直立,稍具纵棱,幼时绿色,老时变红色,茎上部中空,全株被柔毛。叶互生;几无柄;叶片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15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密被柔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近无梗;萼筒线形,萼片4,长卵形,长6-15mm,具3脉,宿存;花瓣4,黄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具4对明显脉纹,长8-10mm;雄蕊8;子房下位,柱头头状。蒴果圆柱形,绿色或淡紫色,长2-5cm,直径约5mm,被毛,具棱间开裂;种子多数,近半球形,种脊明显。花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沟边、路旁、田边、荒地、潮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能湾等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高血压;水肿;湿热泻痢;淋痛;白浊;带下;乳痈;疔疮肿毒;痔疮;烫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或烧灰调涂;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蕡

    《中药大辞典》:麻蕡药材名称麻蕡拼音Má Fén别名麻勃(《本经》),麻蓝、青羊、青葛(《吴普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幼嫩果穗。性味辛,平,有毒。①《本经》:&q

  • 旱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菜药材名称旱菜拼音Hàn Cài别名药芹、药芹菜、香芹来源伞形科旱芹属植物旱芹Apium graveolens L. var. dulce DC.,以茎或根入

  • 草泽泻

    药材名称草泽泻拼音Cǎo Zé Xiè来源药材基源:为泽泻科植物草泽泻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isma gramineum Lej.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草泽泻,多年生沼生草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螳螂跌打

    《中药大辞典》:螳螂跌打药材名称螳螂跌打拼音Tánɡ Lánɡ Diē Dǎ别名硬骨散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的茎、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原形态常绿附生藤

  • 雄黄兰

    药材名称雄黄兰拼音Xiónɡ Huánɡ Lán英文名Common Crocosmia别名搜山虎、扭子药、山慈姑、搜山黄、黄大蒜、土三七出处始载于《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

  • 野漆树叶

    药材名称野漆树叶拼音Yě Qī Shù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树的叶。原形态野漆树(《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染山红(《植物名实图考》),山漆、漆柴、毛叶漆。

  • 小红花

    药材名称小红花拼音Xiǎo Hónɡ Huā别名朱唇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朱唇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断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全体被白毛。根茎横走,半木质,褐

  • 卤地菊

    《中药大辞典》:卤地菊药材名称卤地菊拼音Lǔ Dì Jú别名黄花龙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龙舌三尖刀、龙舌草、三尖刀、黄花冬菊、黄野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

  • 肉半边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肉半边莲药材名称肉半边莲别名大半边莲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以根状茎和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