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榧螺

榧螺

药材名称榧螺

拼音Fěi Luó

英文名snail shell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榧螺科动物伶鼬榧螺和红口榧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liva mustelina(Lamarck)2.Oliva miniacea(Roding)[O.erythrostoma(Meuschen)]

采收和储藏:在退潮时于海滩上掘取,捕得后,入沸水中烫死,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壳顶稍尖,螺旋部甚短,体螺层显着膨大,高度约为螺旋部的20倍。壳表光滑,有瓷光,呈淡黄色(细长体色较深),饰有黄褐色锯齿状花纹,生长线细密。壳口窄长,前端较宽,壳口内面紫褐色,外唇较厚,全缘光滑;内唇薄,色较淡,上方略呈喙状突起,近前沟处具肋状皱襞。前沟短,后沟狭小。无厣。

2.红口榧螺,贝壳呈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67-72mm,宽28-30mm,大者高可达80mm,螺层约8层,缝合线呈沟状。体螺层高度约为螺旋部的18倍。壳表色泽和花纹多变化,通常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肖滑,有瓷光,有时微呈淡蓝绿色或有褐色斑点入斑块。别壳表全为黑褐色而无花纹,壳口狭5长,前部较宽,边缘色淡;内面为橘红色。外唇厚,略向内曲;内唇薄,近前沟处有较粗横肋,前沟宽短,后沟小,无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至潮下带40余米深的沙质海底,退潮后常潜入沙内。

2.生活于潮下带水层的细沙质海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南海。

性状性状鉴别(1)伶鼬榧螺壳,贝壳呈筒状,高3.2-3.5cm,宽约为高的1/2。外表面淡黄色,体螺层表面有黄褐色锯齿状的花纹;内表面紫褐色。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螺旋部低而短,壳顶稍尖,很少破损,各螺层逐渐增长,至体螺层由骤然胀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度的20倍。壳面滑如瓷,生长线密。体螺层前度有一带状横肋。壳口窄长,前端较宽。质厚,坚实。气微,味咸。

(2)红口榧螺壳,贝壳较上种大,高约7.2cm,宽约3cm。表面多呈淡黄色,有时微呈淡蓝绿色。体螺层通常具有3条粟褐色横带及锯齿状或波纹状的花纹;极少数壳表面黑褐色,无花纹。螺层约8层,体螺层长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的18倍,壳口狭长,前端较宽,边缘完整,色淡,内面橘红色。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燥润肺。主高血压病;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清燥润肺,平肝潜阳。主治高血压,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牡狗阴茎

    药材名称牡狗阴茎拼音Mǔ Gǒu Yīn Jīnɡ别名狗精(《本经》),狗阴(《本草经集注》),黄狗肾(《饮片新参》),狗鞭(《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狗雄性的外生殖器,全年可采,以冬季

  • 紫芋

    药材名称紫芋拼音Zǐ Yù别名水芋、野芋子、东南芋、老虎广菜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这里所称的

  • 黄毛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榕药材名称黄毛榕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来源桑科黄毛榕Ficus fulva Reiuw.,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益气,

  • 竹叶防风

    药材名称竹叶防风拼音Zhú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鸡足防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云防风(《中药志》),西防风(《四川中药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 小黄断肠草

    药材名称小黄断肠草拼音Xiǎo Huánɡ Duàn Chá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纤细黄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gracillimaC.Y.Wu[C.graci

  • 野猪头骨

    《中药大辞典》:野猪头骨药材名称野猪头骨拼音Yě Zhū Tóu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纲目》:"治

  • 向阳花

    《中药大辞典》:向阳花药材名称向阳花拼音Xiànɡ Yánɡ Huā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辣子草"条。性味性平,味

  • 升麻草

    药材名称升麻草拼音Shēnɡ Má Cǎo别名金毛三七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假升麻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化,高约1~2米。根茎粗大,横走,周围密生条状须根。茎直立

  • 骆驼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骆驼蓬药材名称骆驼蓬拼音Luò Tuo Pénɡ来源蒺藜科骆驼蓬属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全草,种子成熟时采,晒

  • 白沙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沙蒿药材名称白沙蒿别名籽蒿来源菊科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消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