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桦革裥菌

桦革裥菌

药材名称桦革裥菌

拼音Huà Gé Jiǎn Jūn

别名桦褶孔菌、蘑菇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桦革裥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zites betulina(L.ex Fr.)Fr.[Agaricus betulinu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去泥土,晒干备用。

原形态子实体革质至近栓质,侧生无柄,单生或叠生。菌盖半圆形、扇形至贝壳形,(2-5)cm×(2-6-10)cm,厚0.3-lcm;盖面灰白色、淡黄褐色至淡灰褐色,密生短绒毛,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干后呈土黄色至灰褐色,或有放射状皱纹;盖缘薄,锐或稍钝,常有波状浅裂。菌管褶片状,褶革质,白色,干后土黄色,褶宽3-10mm,间距1-1.5mm,多数褶片不分叉,少数分叉或交织成孔状;褶缘薄,锐、波状,后期裂为齿状。孢子圆柱状,稍弯曲,无色,光滑,(4.5-6)μm×(1.5-2)μm。囊状体舌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桦、栎、杨、柳等阔叶树及云、冷杉等针叶树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扇形、贝壳形或半圆形,直径可达8cm,厚2-6mm,表面灰褐色,密被短绒毛,有宽窄不一的环带,边缘薄,波状或浅裂。菌褶土黄色,波状弯曲,褶缘波状或近齿状。革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纤维素水解酶(cellulolytic enzyme),以及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等。还含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氨基酸,以及牛磺酸(taurine),瓜氨酸(citrulline)和肌酸(creatine)等。

性味淡;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海防风

    药材名称青海防风拼音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别名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

  • 胡桐泪

    《中药大辞典》:胡桐泪药材名称胡桐泪拼音Hú Tónɡ Lèi别名胡桐律(《汉书》颜师古注),石律(《日华子本草》),石泪(《岭表录异》),胡桐碱(《纲目》)。出处《唐本

  • 异叶米口袋

    药材名称异叶米口袋拼音Yì Yè Mǐ Kǒu Dɑi别名喜马拉雅米口袋来源豆科异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diversifoli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红直獐牙菜

    药材名称红直獐牙菜拼音Hónɡ Zhí Zhānɡ Yá Cài别名红直当药来源龙胆科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以全草

  • 苦豆根

    《中药大辞典》:苦豆根药材名称苦豆根拼音Kǔ Dòu Gēn别名秦头(《中田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扫雪苗、紫云英、山胡麻、草木犀状紫云英(《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出处《中国沙

  • 豇豆壳

    《中药大辞典》:豇豆壳药材名称豇豆壳拼音Jiānɡ Dòu Ké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荚壳。功能主治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3~5两

  • 白背三七

    《中药大辞典》:白背三七药材名称白背三七拼音Bái Bèi Sān 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

  • 驼乳

    药材名称驼乳拼音Tuó Rǔ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②《纲目》:

  • 五叶壁藤

    药材名称五叶壁藤拼音Wǔ Yè Bì Ténɡ别名大绿藤、五爪龙、山里七、爬墙风、五爪风、藤五加、青龙藤、五爪金龙、五盘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绿爬山虎的根、茎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

  • 粪箕笃

    《全国中草药汇编》:粪箕笃药材名称粪箕笃拼音Fèn Jī Dǔ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