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桃耳七

桃耳七

药材名称桃耳七

拼音Táo ěr Qī

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小檗科植物鬼臼根茎。7~8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80厘米。茎绿色,平滑有棱,上部有2~3叶。叶盾形,直茎25厘米,掌状3深裂,几裂至基部,裂片又数裂至中部,绿色,上面光滑,下面有茸毛。花单生于叶腋,红色;苞片披针形;花冠6瓣,外轮3瓣较长,长4.5厘米,内轮3瓣较小;雄蕊6;柱头多裂。浆果卵田形,红色。种子多数,有假种皮。花期4~5月。

本植物的果实(墨地)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地区林下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根茎粗短,红褐色或淡褐色;根细而长,长15~25厘米,粗约2毫米,连接根状茎处弯曲,表面浅棕色或棕黄色,有细纵皱,并附有卷曲之细须根。断面圆形黄白色。气置,味苦。

化学成分根中分离到四种成分:鬼臼毒素;C21H22O2,熔点122~4℃;槲皮素,熔点308~10℃;飞燕草素。

药理作用早年有人报告,鬼臼树酯对兔细胞和人类皮肤与秋水仙碱具有相类似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以后分离出本脂体-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治疗指数低,对人的毒性大,没有药用价值。以后又陆续分离出有抗癌作用的木脂体,但毒性仍较大,不适合全身应用。现临床上用其衍生物如鬼臼酸乙肼(SP-I),毒性较小,对造血系统没有损害,可用于实体瘤的治疗或与手术放射疗法合并使用,对乳癌,膀胱癌及皮肤癌有效。鬼臼毒素的苄叉衍生物SP-G毒性更小,可局部应用以治耳,鼻、咽的肿瘤。另一种鬼臼木脂体的衍生物VM-26,毒性也较小,不仅能中止核有丝分裂,并能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导致细胞快速溶解,低浓度即能抑制胸腺嘧啶与DNA的结合;对晚期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有效,副作用为对骨髓的抑制。

性味苦,温。

①《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微温。"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苦微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除风湿,利气血,止痛,止咳,调和诸药。治风湿疼痛,麻木,劳伤,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铁棒锤中毒等。"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和血,止血,解毒,消肿。治腰腿疼痛,咳喘,心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劳伤咳嗽,风寒咳嗽:桃耳七,太羌活、太白贝母、沙参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心胃痛:桃耳七一钱,太白米一钱半,长春七一钱,朱砂七三钱,木香八分,石耳子二钱,枇杷玉二钱,香樟木三钱。水煎早晚服。(《陕西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癌症

动物试验证明,鬼臼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以鬼臼制剂局部敷用试治宫颈癌5例,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1例Ⅰ期菜花型宫颈癌患者,经治两个月后,局部肿瘤消失,宫颈恢复正常;4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三个月后,3例菜花型患者局部肿瘤明显缩小变平,但瘤床仍有肿瘤残留,另1例结节型患者局部肿瘤缩小不明显。有效病例一般用药7~14天后开始显效,宫颈局部癌块开始缩小,个别患者原有之菜花状瘤组织消失,宫颈光滑,质地正常,但充血显着。此外,试治1例阴茎癌,获得近期痊愈,肿瘤全部消失;几例皮肤癌用药后肿瘤亦见缩小变平。制剂及用法:从鬼臼根茎中提取鬼臼草酯,溶于75%的酒精内制成10~20%的溶液,以棉球蘸附药液全面地敷布于宫颈肿瘤上,24小时后去除,视宫颈局部改变情况及阴道粘膜的反应,每日或隔1~2日上药1次。多数患者上药3次左右,宫颈局部有较明显的白沫出现,白带亦见增多,此时可以消炎生肌的散剂与鬼臼草酯液交替敷用,以改善由于肿瘤坏死而致的炎症现象,并促进宫颈正常组织的恢复。治程中同时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给服汤药。用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正常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轻度腹泻和下腹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即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鸡素苔根晒干,用黄酒炒后研为粉末,加等量胃舒平粉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25克。日服3次,每次1~2片饭后服,10天为1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475例,总有效率为85.9%,显效率为38.7%。其中对肺燥型疗效较高,有效率92.9%,显效率57.1%。以止咳、祛痰作用较好,平喘作用较差。大部分病例在6天内出现疗效。服药2个疗程者似有累积增效作用。副作用较轻,有6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头痛头晕,但继续服药或减量、停药后即可消失,不需处理。

备注西藏鬼臼,叶3深裂,裂片不再分裂或仅侧生裂片略2裂,花白色,偶为粉红色。亦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老虎耳根

    药材名称老虎耳根拼音Láo Hǔ ěr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植物中华锥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中

  • 藏红花

    药材名称藏红花拼音Zànɡ Hónɡ Huā别名撒法即(《医林集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

  • 熊蕨根

    《中药大辞典》:熊蕨根药材名称熊蕨根拼音Xiónɡ Jué Gēn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狭顶鳞毛蕨的根茎及叶。原形态狭顶鳞毛蕨,又名:半边草。多年生草本,高40~8

  • 红豆蔻

    《中国药典》:红豆蔻药材名称红豆蔻拼音Hónɡ Dòu Kòu英文名FRUCTUS GALANGAE别名大良姜、山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

  • 茯神

    《全国中草药汇编》:茯神药材名称茯神拼音Fú Shén别名茯神木来源茯神:茯苓菌核中间(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细松木心者的部份。多切成薄方块,坚实。茯神木:为茯神中的木心。多为弯曲不直

  • 牛奶浆根

    《中药大辞典》:牛奶浆根药材名称牛奶浆根拼音Niú Nǎi Jiānɡ Gēn别名毛天仙果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根。随时可采。挖取后,洗净

  • 丝瓜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叶药材名称丝瓜叶拼音Sī Guā Yè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叶。夏秋采收。性味苦、酸,微寒。功能主治止血,清

  • 千叶独活

    药材名称千叶独活拼音Qiān Yè Dú Huó别名多裂独活、藏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裂叶独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采收和储藏:7-

  • 狭叶山胡椒

    药材名称狭叶山胡椒拼音Xiá Yè Shān Hú Jiāo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樟科植物鸡婆子的枝、叶或根。全年可采。原形态鸡婆子,又名:见风消(《植物名实图考》),

  • 三七花

    《中药大辞典》:三七花药材名称三七花拼音Sān Qī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花。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平肝,降压。治高血压,头昏,目眩,耳鸣,急性咽喉炎。用法用量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