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木麻黄

木麻黄

药材名称木麻黄

拼音Mù Má Huánɡ

别名木贼叶木麻黄、木贼麻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幼嫩枝叶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摘嫩枝,或剥取树皮,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10-30m,胸径约70m。幼树的树皮为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内皮深红色。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下垂。叶鳞片状,淡褐色,常7枚紧贴轮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穗状,几无总花梗 ;雄花花被片2,早落;有1枚雄蕊和4个苞片;雌花序为球形或头状,顶生于短的侧枝上,较雄花序短而宽;雌花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腋生,无花被;雌蕊由2枚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初为2室,因后位退化而成为单室,花柱短,有2条通常为红色的线形柱头,球果,直径1-1.2cm,有短梗,木质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内有一薄翅小坚果;种子单生,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北部及太平洋岛屿近海沙滩和沙丘上。

资源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沿海地区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温气候。年积温在7000℃以上,绝对最低温度0℃以上均能生长。幼苗期不耐旱,耐盐碱,抗沙埋。以向阳,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的新冲积砂土栽培为宜,能与根瘤菌共生。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选择10-12年生的短枝型中的细枝类型,要干形直,树冠呈塔形,枝桠细密,抗风力强,变异必小,生长迅速的优良植株采种。待果实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鳞片微裂时采种,暴晒2-3d,待种子自行脱落后,收集贮藏。播种时期以5-6月或10-11月为宜,亦可2-3月播种,播前将种子用温水(45-50℃)浸泡,后用湿沙贮藏2-3d,待种子萌动后,取出稍晾,接种根瘤菌。可以根瘤菌先捣碎,并与细土拌匀,再与种子混合后播种育苗。成苗后,于春、秋两季按行株距2.7m×2.7m开穴,穴内施足基肥,适当撒一些石灰,然后栽种。填土压实,浇足水。生长期间要经常注意有无侧根露出,若有应椭即培土,并增施追肥。病害有青枯病,虫害有星天牛等。

性状性状鉴别 枝条较长,主枝圆柱形,灰绿色或褐红色,小枝轮生,灰绿色,约有纵棱7条,纤细,直径0.4-0.6mm。节密生,节间长3-6mm,鳞叶7枚轮生,下部在白色 ,先端红棕色。枝条顶端有时有穗状雄花序和头状雌花序。节易脱落,枝条易折断,断面黄绿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和果实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树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胆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胆 甾 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胆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叶豆甙(trifol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黄酮类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氨基酸成分。茎、果及心材还含酚性及鞣质成分: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右旋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表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氢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

性味微苦;辛;性温

归经肺;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枝叶治疝气、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气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胆

    《中药大辞典》:猪胆药材名称猪胆拼音Zhū Dǎn出处《别录》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取得后,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化学成分胆汁中

  • 莙荙子

    《中药大辞典》:莙荙子药材名称莙荙子拼音Jūn Dá Zǐ别名菾菜子(《食疗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藜科植物莙荙菜的种子。功能主治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热。"

  • 罗勒子

    《中药大辞典》:罗勒子药材名称罗勒子拼音Luó Lè Zǐ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果实。9月间采收,筛去泥沙杂质(

  • 大葫芦

    药材名称大葫芦别名葫芦壳来源葫芦科大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gourda Ser.,以果皮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湿消

  • 炮仗筒

    药材名称炮仗筒拼音Pào Zhànɡ Tǒnɡ别名泡掌筒、空心草、猴橘子、金鸡一把锁、鬼竹子来源忍冬科炮仗筒Leycesteria formosa Wall. var. gland

  •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

  • 糖芥

    《中药大辞典》:糖芥药材名称糖芥拼音Tánɡ Jiè别名冈托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披散糖芥的种子。8~9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水栀根

    《中药大辞典》:水栀根药材名称水栀根拼音Shuǐ Zh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栀"条。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解热凉血,镇静止痛

  • 青叶丹

    药材名称青叶丹拼音Qīnɡ Yè Dān别名思茅獐牙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粤北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50厘米。茎单生,四方形,绿色或紫红

  • 皂荚根皮

    药材名称皂荚根皮拼音Zào Jiá Gēn Pí别名木乳(《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根皮,秋、冬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