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方叶五月茶

方叶五月茶

药材名称方叶五月茶

拼音Fānɡ Yè Wǔ Yuè Chá

英文名quadrate lobe Antidesma

别名田边木。

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方叶五月茶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idesma ghaesembilla Gaert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

原形态方叶五月茶 灌木或小乔木,高l-6m。嫩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1cm,被短柔毛;托叶线形,早落;叶长圆形或倒圆形,长3-8cm,宽2-5cm,两端均近圆形,顶端有时有小尖头或微凹,全线,微卷,上面脉上多少被短柔毛,下面全部被短系毛或有时毛较稀疏,侧脉每边5-7条。雄花序为分枝的穗状花序;雌花序为分枝的总状花序,全部被白柔毛;雄花黄绿色,萼片5,稀6-7,卵形,密被短柔毛;雄蕊通常4-5,花丝插生于分离的腺体之间,腺体被长柔毛;雌花梗极短;花萼与雄花的相似;花盘环状,子房被短柔毛,柱头3枚。核果扁球状,被稀疏的短柔毛,直径约4mm。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拔脓止痒。主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木材用于通经:叶治小儿头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耆

    药材名称黄耆拼音Huánɡ Qí别名戴糁(《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侯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箭

  • 海金沙根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根药材名称海金沙根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别名铁蜈蚣、铁丝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蜈蚣根(《江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

  • 野棕

    《中药大辞典》:野棕药材名称野棕拼音Yě Zōnɡ别名山棕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双籽藤的根。全年可采。去皮切片晒干。原形态双籽藤,又名:双子棕。灌木状,茎具棕衣。叶大,顶生,不等的羽

  • 海鲶

    药材名称海鲶拼音Hǎi Nián别名骨仔、油松、骨鱼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us sinensis Lacepede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

  • 苦楝寄生

    药材名称苦楝寄生拼音Kǔ Liàn Jì Shēnɡ别名相思树寄生、酸柚寄生、黄皮寄生、槐花寄生、枇杷寄生、桑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松树桑寄生(《海南植物志》)。出处《

  • 人参娃儿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参娃儿藤药材名称人参娃儿藤别名土人参、土牛七来源萝藦科人参娃儿藤Tylophora kerri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止痛。主治腹痛。摘

  • 黑果拨毒散

    药材名称黑果拨毒散拼音Hēi Guǒ Bō Dú Sàn英文名Blackfruit Knotweed出处始载于《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德氏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

  • 对马耳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马耳蕨药材名称对马耳蕨拼音Duì Mǎ ěr Jué来源蕨类鳞毛蕨科对马耳蕨Polysticum tsus-simense (Hook.) J. Smith,

  • 唐古特马尿泡

    药材名称唐古特马尿泡拼音Tánɡ Gǔ Tè Mǎ Niào Pào别名马尿泡、羊尿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唐传尕保(藏名)。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

  • 肥猪草

    药材名称肥猪草拼音Féi Zhū Cǎo英文名Fragrant Bulbophyllum别名芳香石豆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香石豆兰的全草。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