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树皮

接骨树皮

药材名称接骨树皮

拼音Jiē Gǔ Shù Pí

别名梧桐接骨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思茅豆腐柴的根皮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szemaoensis Pei.

采收和储藏:茎皮春季采收,根皮秋后采集,晒干。

原形态思茅豆腐柴,乔木,植株高3-10m。幼枝、叶柄及花序分枝均密生棕褐色稍卷曲的绒毛,老枝无毛,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纵沟及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0.5-7.5cm;叶片厚纸质,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偶有不整齐锯齿,先端渐尖,长8-18cm,宽6-14cm,表面疏生短柔毛,背面密生棕褐色绒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长5-12cm,宽7-23cm;花序梗长1.5-3cm,具宿存线形苞片,长4-18mm;花萼钟状,长约1.5mm,被短柔毛和淡黄色腺点,先端近平截或4裂,稍呈二唇形;花冠淡绿白色或淡黄色,长3.5-4mm,喉部密生一圈白色长柔毛;雄蕊4,几等长,花丝基部有柔毛,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子房上部有黄色腺点。核果紫黑色,近球形,长5-7mm,宽4-5mm。花、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较干燥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接骨;止血;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旋复花根

    药材名称旋复花根拼音Xuán Fù Huā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旋复花"条。功能主治①《别录》

  • 白粉藤

    药材名称白粉藤拼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

  • 红楠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乌樟、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以根皮及树皮入药。化学成分根含dl-N-降杏

  • 黄牛毛藓

    药材名称黄牛毛藓拼音Huánɡ Niú Máo Xiǎn别名刀口药、金牛毛来源药材基源:为牛毛藓科植物黄牛毛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

  • 新香草

    药材名称新香草拼音Xīn Xiānɡ Cǎo别名新地生、石上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云南长蒴苦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yunnanensis (Franch.)

  • 大发表

    药材名称大发表拼音Dà Fā Biǎo别名野蚕豆、见水消、三愣金刚、三角西花、爬山豆、山落花生、三愣草、三棱枝爬山豆来源豆科秔子梢属植物三棱枝秔子梢Campylotropis trigono

  • 落叶梅

    药材名称落叶梅拼音Luò Yè Méi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裸茎碎米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scaposa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洗净,鲜用。原形态裸茎碎

  • 倒吊笔叶

    《中药大辞典》:倒吊笔叶药材名称倒吊笔叶拼音Dǎo Diào Bǐ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叶。全年可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quo

  • 黑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壳楠药材名称黑壳楠别名岩柴、楠木、八角香来源樟科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贵州、四川、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性味辛、

  • 小粉

    药材名称小粉拼音Xiǎo Fěn别名小麦粉(《食疗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小麦麸洗制面筋后澄淀的淀粉。性味《纲目》:"甘,凉,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