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掌叶蓼

掌叶蓼

药材名称掌叶蓼

拼音Zhǎnɡ Yè Liǎo

别名屈草、猪草、大辣蓼、九龙天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掌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almatum Dun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带紫红色,有纵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9cm,有纵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叶鞘斜截形,长1-2cm,脉纹显着,被伏毛,先端无睫毛;叶片掌状,直径6-12cm,有5-9个掌状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个裂片较小,近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叶脉及叶缘有伏毛。头状花序排成聚伞状,花序轴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线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点状花纹。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多分枝,棕红色至紫红色,表面有纵棱线纹,被短柔毛,断面中空。叶多皱曲,展平后叶片掌状,5-9掌状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较小,近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叶鞘斜截形,有明显脉纹,膜质,有伏毛。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状;花被淡红色,有明显脉纹。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点状花纹。气微,味微涩。

性味苦;酸;性凉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或干叶研粉撒布。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鹤虱

    《中药大辞典》:鹤虱药材名称鹤虱拼音Hè Shī别名鹄虱(《唐本草》),鬼虱(《本草崇原》),北鹤虱(《中药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摘,晒干,除去皮

  • 鳞衣草

    药材名称鳞衣草拼音Lín Yī Cǎo别名蛇毛衣、大蛇疮药、牛膝琢、飞扬草、红四季草、野凉粉草藤、蛇疮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鳞花草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agathis inc

  • 华卫矛

    药材名称华卫矛拼音Huá Wèi Máo别名杜仲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中华卫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chinensis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 釜脐墨

    药材名称釜脐墨拼音Fǔ Qí Mò别名月下灰(《补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声本草》),铛墨(《开宝本草》),釜底墨(《本草图经》),锅底墨(《普济方》),

  • 落霜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霜红药材名称落霜红拼音Luò Shuānɡ Hónɡ别名猫秋子草、毛仔树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落霜红Ilex serrata Thunb.,以根皮和叶入药。全年

  • 风车儿

    药材名称风车儿拼音Fēnɡ Chē ér出处《中医药实验研究》来源为薯蓣科植物日本薯蓣的果实。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地下根茎圆柱形,肉质肥大,粘滑。茎细长,少分枝。单叶对生,

  • 牙新渊

    药材名称牙新渊拼音Yá Xīn Yuān别名粘毛火索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粘毛山芝麻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viscida B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石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耳药材名称石耳拼音Shí ěr别名石壁花、地耳、石木耳来源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 Miyshi,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 安徽杜鹃

    药材名称安徽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

  • 紫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药材名称紫藤拼音Zǐ Ténɡ别名藤萝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性味甘、苦,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