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总状绿绒蒿

总状绿绒蒿

药材名称总状绿绒蒿

拼音Zǒnɡ Zhuànɡ Lǜ Rónɡ Hāo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cok.f.et Thoms.var.racemosa(Maxim.)Prain[M.racemosa Maxim.;M.horridula var.rudis Prai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总状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高约40cm。全株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毛,有时刺毛的基部呈紫色。主根长达20cm。茎圆柱形,不分枝。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柄,长3-8c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至条形,长5-20cm,宽0.7-4.2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狭楔形,下延至叶柄基部近鞘状,全缘或波状,稀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两面绿色,被刺毛;上部茎生叶具短柄至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有时条形。花生于茎上部1/3以上的叶腋内,最上部者无苞片,有时生于混生的花葶上;花梗长2-5cm;萼片长圆状卵形,外面被刺毛;花瓣5-8,倒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2cm,天蓝色或蓝紫色,有时红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丝状,紫色,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卵形,4-6心皮,密被刺毛,花柱圆锥形,具棱,无毛,柱头长圆形。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密被刺毛,4-6瓣自先端开裂至全长的1/3处,宿存花柱长0.7-1cm。种子长圆形,表面具窗格状网纹,花托膨大成盘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9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涩;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主肺炎;传染性肝炎;风热头痛;跌打损伤;骨折;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菱根

    药材名称刺菱根拼音Cì Línɡ Gē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典》

  • 枫香寄生

    《中药大辞典》:枫香寄生药材名称枫香寄生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

  • 红菠菜

    药材名称红菠菜拼音Hónɡ Bō Cài别名血见草、肺痨草、土参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科植物湖南千里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fuluipes L.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洗净,晒干

  • 四川山矾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川山矾药材名称四川山矾来源山矾科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以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四川。功能主治行水,定喘。水湿胀满:根或茎适量,切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臭梧桐根

    药材名称臭梧桐根拼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别名芙蓉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杂及茎叶。化学成分含赖桐二醇烯

  • 稻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稻槎菜药材名称稻槎菜来源菊科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痈解

  • 白果根

    《中药大辞典》:白果根药材名称白果根拼音Bái Guǒ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果"条。化学成分根皮含白果

  • 枸橘刺

    《中药大辞典》:枸橘刺药材名称枸橘刺拼音Gōu Jú Cì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树上的棘刺。功能主治《纲目》:"风虫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摘录《中

  • 北豆根

    《中国药典》:北豆根药材名称北豆根拼音Běi Dòu Gēn英文名RHIZOMA MENISPERMI别名黄条香、黄根、汉防己、防己藤、山地瓜秧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