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川滇桤木

川滇桤木

药材名称川滇桤木

拼音Chuān Diān Qī Mù

别名赤杨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20m。树皮暗灰色。芽有柄,芽鳞2。幼枝密被黄色绒毛,后渐脱落;小枝具棱,微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宽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4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侧脉及近脉腋处被须毛或微被毛,密被树脂点,侧脉12-17对,粗锯齿具小尖头。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葇荑状,单生叶腋,下垂。果序单生叶腋或小枝近基部,长圆形,长1.5-2.5cm,果序柄长1-2.5cm,被毛;小坚果长圆形,翅极窄。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溪边、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吐血;衄血;腹泻;痢疾;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屎树

    药材名称牛屎树拼音Niú Shǐ Shù别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桦木料植物桤木的嫩叶及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落叶乔

  • 南瓜瓤

    《中药大辞典》:南瓜瓤药材名称南瓜瓤拼音Nán Guā Rá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复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

  • 铜锤草

    《中药大辞典》:铜锤草药材名称铜锤草拼音Tónɡ Chuí Cǎo别名大酸味草(《广州植物志》),大老鸦酸、地麦子(《贵州民间药物》),紫酢浆草(《四川中药志》),红花柞浆草、大咸

  • 蝙蝠藤

    药材名称蝙蝠藤拼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

  • 昆明堇菜

    药材名称昆明堇菜拼音Kūn Mínɡ Jǐn Cài别名紫花地丁、紫罗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云南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yunnanensis W.Beck.et H.de

  • 李根

    《中药大辞典》:李根药材名称李根拼音Lǐ Gē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根,9~10月采。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 假大薯

    药材名称假大薯拼音Jiǎ Dà Shǔ别名青木香、假通虎城、土木香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的根。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洗净,切成数段,晒干。原形态攀援半灌木,

  • 栗毛球

    《中药大辞典》:栗毛球药材名称栗毛球拼音Lì Máo Qiú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出处

  • 蒲草根

    《中药大辞典》:蒲草根药材名称蒲草根拼音Pú Cǎo Gēn别名席草根、茫草(《四川常用中草药》),三角草、水三棱草、丝毛草、三棱观(《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莎草科

  • 木麻黄

    药材名称木麻黄拼音Mù Má Huánɡ别名木贼叶木麻黄、木贼麻黄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幼嫩枝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uarina equi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