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尖刀苦马菜

尖刀苦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刀苦马菜

药材名称尖刀苦马菜

别名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

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叉枝毛连Picris divaricata Vaniot,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尖刀苦马菜

药材名称尖刀苦马菜

拼音Jiān Dāo Kǔ Mǎ Cài

别名剪刀草、野莴苣菜、大刀苦马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滇苦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is diuaricata Vanio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菜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具直根。茎数条,从基部叶腋长出,每条茎又再从中上部分枝,中下部被有顶端二歧钩状硬毛,上部几无毛或无毛。叶集生基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被短硬毛;茎生叶少,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有锯齿或全缘;上部叶渐缩小,条形,被睫毛及短硬毛;无柄。每枝顶具头状花序1-2个;总苞筒状钟形,总苞片外层短,条形,内层条状披针形,背面被短硬毛;小花全为舌状,黄色,先端具5齿。瘦果近镰关,红褐色,长约4mm,具纵沟及横皱纹;冠毛羽毛状,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散风热;解蛇毒。主风热感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

  • 鳙鱼头

    药材名称鳙鱼头拼音Yōnɡ Yú 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取其头

  • 五爪金龙花

    《中药大辞典》:五爪金龙花药材名称五爪金龙花拼音Wǔ Zhǎo Jīn Lónɡ Huā出处《泉州本草》来源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花蕾,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五爪龙

  • 铁扫竹

    《中药大辞典》:铁扫竹药材名称铁扫竹拼音Tiě Sǎo Zhú别名野蓝枝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金银花、野绿豆、木蓝乔、鸡骨柴、女儿红(《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

  • 天牛

    《中药大辞典》:天牛药材名称天牛拼音Tiān Niú别名蠰、啮桑(《尔雅》),啮发(《尔雅》郭璞注),天水牛(《奇效良方》),八角儿(《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天牛科昆虫星天牛、桑天

  • 小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粘药药材名称小粘药别名三叶五香血藤、滑叶藤来源毛茛科小粘药Clematis fasciculiflora Franc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

  • 石龙刍根

    《中药大辞典》:石龙刍根药材名称石龙刍根拼音Shí Lónɡ Chú Gēn出处《浙江民间草药》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龙

  • 土中闻

    药材名称土中闻拼音Tǔ Zhōnɡ Wén别名鸡脚参、象牙参、鸡脚玉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土中闻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有粗壮肉质的根茎,5~6

  • 鲛鱼胆

    药材名称鲛鱼胆拼音Jiāo Yú Dǎ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胆。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治喉闭。取胆汁和白矾灰,丸之如豆颗,绵裹纳喉中,良久吐恶涎

  • 当归

    《中国药典》:当归药材名称当归拼音Dānɡ Guī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