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飞扬草

小飞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扬草

药材名称小飞扬草

拼音Xiǎo Fēi Yánɡ Cǎo

别名细叶飞扬草、小乳汁草、苍蝇翅

来源大戟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以全草入药。夏、球采集全草,晒干备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长达15厘米,折断有白色乳汁。茎纤细,匍匐,多分枝,通常红色,稍被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圆形至矩圆形,长4~8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偏斜,边缘有极细锯齿。夏日开淡紫色花,花单性,同株。杯状伞花序单生或少数稀疏簇生于叶腋内;总苞陀螺状,顶端5裂,裂片内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极小的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朔果卵状三角形,有短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园地、路边或山坡草地湿润处。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茎、叶含黄酮甙——芹甙(apiin)为5,7,4'-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甙。

性味微酸、涩,微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痒。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痔疮出血;外用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煎水熏洗患处。

复方1、细菌性痢疾:小飞扬草0.5~1两。水煎,2次分服。

2、小儿腹泻:小飞扬草1斤,番石榴叶、山大颜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脱水者要适当输液。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飞扬草

药材名称小飞扬草

拼音Xiǎo Fēi Yánɡ Cǎo

别名飞扬草(《岭南采药录》),痢子草、乳汁草(《岭南草药志》),痢疾草(《广东中药》),细叶飞扬草、小乳汁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药》

来源大戟科植物千根草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匍匐,多分枝,稍被毛,高不及15厘米,通常红色。叶对生,椭圆形至矩圆形,长4~6毫米,很少达8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偏斜而截头状,边缘有极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带灰白色;叶柄甚短;托叶细小,生于叶柄基侧。杯状花序单生或少数聚伞状排列于叶腋;几无柄;总苞陀螺状,淡紫色,长约1毫米;腺体4,漏斗状;花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只具雄蕊1;雌花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蒴果有毛,卵状三棱形,长1.5毫米许。种子有纵沟纹5~6条。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野生于草地。分布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台湾等地。主产广东。

性状干燥全草长约13厘米左右,根小。茎细长,粗约1毫米,红棕色,稍被毛,质稍韧,中空。叶对生,多皱缩,灰绿色或稍带紫色,花序生于叶腋,花小,干缩。有的带有三角形的蒴果。

性味酸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

②《岭南采药录》:"酸苦,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酸,凉。"

④《文山中草药》:"味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疟疾,痢疾,泄泻,湿疹,乳痈,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飞痒疮满面头耳,浓水淋漓,敷洗消肿毒。"

②《岭南采药录》:"解胡满藤毒。"

③《岭南草药志》:"内清湿热,外解湿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收敛止痒。治急性菌痢,肠炎,腹泻,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庠。"

⑤《文山中草药》:"收敛,止血,止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钱~1两(鲜者1~2两);或捣汁煎。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疟疾:生乳汁草四两,水煎,冲红砂糖适量,在发作前二小时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痢疾:乳汁草一两,老茶叶五钱。煎水,冲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菌痢、肠炎:小飞扬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文山中草药》)

④治小儿急惊:乳汁草二两,洗净捣烂,合米泔水搅匀,去渣煎沸,冲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⑤治皮肤瘙痒,皮炎,湿疹,痔疮出血:小飞扬鲜品适量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⑥治乳痈:乳汁草和片糖捣烂敷患处,有消炎退肿之效。(《岭南草药志》)

⑦治缠腰蛇:乳汁草一撮,蒜草一只。捣烂,调冷开水涂患处。(《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天目木姜叶

    药材名称天目木姜叶拼音Tiān Mù Mù Jiā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采收和储藏:每年

  • 高粱米糠

    药材名称高粱米糠拼音Gāo Liɑnɡ Mǐ K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om vulgare Pers.采收和储藏:收集加工高粱时春下的种皮,晒干。原

  • 白藤

    《中药大辞典》:白藤药材名称白藤拼音Bái Ténɡ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 牛蒡子

    《中国药典》:牛蒡子药材名称牛蒡子拼音Niú Bànɡ Zǐ英文名FRUCTUS ARCTII别名大力子、恶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云香草

    药材名称云香草拼音Yún Xiānɡ Cǎo别名芸香草、臭草、石灰草、山茅草、诸葛草来源为乔木科香茅属植物云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A. Camus的全草。宜9

  • 毒蛆草

    药材名称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陕

  • 水马齿苋

    药材名称水马齿苋拼音Shuǐ Mǎ Chǐ Xiàn别名碌耳草、水泉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节节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tala indica(Willd)Koehne[Peplis i

  • 石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萝藦药材名称石萝藦别名五来、水杨柳[广西]、南石萝藦、假了刁竹、满草来源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挖,洗

  • 喜树叶

    《中药大辞典》:喜树叶药材名称喜树叶拼音Xǐ Shù Yè出处江西《中草药学》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喜树"条。药理作用详"喜树

  • 大扁竹兰

    药材名称大扁竹兰拼音Dà Biǎn Zhú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扇形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wattii Bak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