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杉藻

小杉藻

药材名称小杉藻

拼音Xiǎo Shān Zǎo

英文名Fir Algae

别名茶米菜、小杉海苔、小葡萄藻、茶叶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gartina intermedia Sur.

原形态藻体红紫色,有光泽,软骨质,强韧,密集丛生,高1-2cm,也有达4.5cm者,宽1-2mm,体匍匐,相互重叠成团块状,直立枝扁平,分枝亚羽状,不规则互生或对生,分枝先端尖细,常反曲如鸡爪状,髓部由无色长形藻丝组成。囊果圆球形,突出体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间带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 广东等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密生成团状,长2-4cm,软骨质。分枝扁平,呈不规则羽状分枝,顶端强烈反曲似爪。藻体表面可见突出的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化学成分主要含卡拉胶。

性味甘;咸;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和胃;通便。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和胃、通便的功能。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也可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长柄车前蕨

    药材名称长柄车前蕨拼音Chánɡ Bǐnɡ Chē Qián Jué英文名Longstalk Antrophyum别名金钱标、金线彪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车前蕨科植

  • 椰子瓤

    《中药大辞典》:椰子瓤药材名称椰子瓤拼音Yē Zi Ránɡ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椰肉)。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椰子含油35~45%

  • 五桠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桠果药材名称五桠果别名西湿阿地[僾尼]来源五桠果科(锡叶藤科)五桠果Dillen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收敛,解毒。主治疟

  • 美人蕉花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花药材名称美人蕉花拼音Měi Rén Jiāo Huā出处《广州植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

  • 柔毛艾纳香

    药材名称柔毛艾纳香拼音Róu Máo ài Nà Xiānɡ别名红头小仙、紫背倒提壶、紫色花来源菊科柔毛艾纳香Blumea mollis (D. Don) Me

  • 刺葡萄根

    药材名称刺葡萄根拼音Cì Pú Tɑ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

  • 紫玉簪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玉簪药材名称紫玉簪拼音Zǐ Yù Zān别名紫萼、山玉簪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紫玉簪Hosta ventricosa (Salisb.)Stearn,以全草或根入药。全草

  • 朱蕉

    药材名称朱蕉拼音Zhū Jiāo别名铁树、朱竹、铁莲草、红叶铁树、红铁树出处朱蕉,原名铁树,入药始见于《药性考》。1.《纲目拾遗》载之曰:“(铁树)出东洋,舶上带来,叶如篦箕,生两旁,作细尖瓣。”2.

  • 慈竹花

    《中药大辞典》:慈竹花药材名称慈竹花拼音Cí Zhú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

  • 华东阴地蕨

    药材名称华东阴地蕨拼音Huá Dōnɡ Yīn Dì Jué英文名Eastern China Grape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