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土黄连

土黄连

药材名称土黄连

拼音Tǔ Huánɡ Lián

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湖北小檗茎叶

原形态①九莲小檗,又名:石妹刺(《滇南本草》),蚝猪刺。

常绿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棱,幼时带黄色,次年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具刺,刺坚硬,3分叉,长1~3厘米。叶簇生;硬革质,窄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刺状锯齿,多少反卷,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网脉不显。花鲜黄色,15~30朵,簇生,花梗长5~20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2轮,外轮披针形,内轮卵圆形,较花瓣长;花瓣6,卵圆形,先端微凹;雄蕊6,与花瓣对生;雌蕊1,卵状矩圆形,子房上位,柱头无柄.浆果,卵状矩圆形,长约7~8毫米,蓝黑色,表面被白粉,有短而明显的宿存花柱。

生于低山丘陵地带。分布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②湖北小檗

叶窄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1毫米,有波状刺锯齿。花3~10朵簇生。浆果卵圆形,长8~10毫米,柱头几无柄。

生于山地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①《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火,利小便。止热淋疼痛,牙根肿疼,咽喉痛,小儿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2~3钱,茎叶1~2两。外用: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暴亦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太,泡人乳点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肠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结膜炎:三颗针茎叶2两,煎水代茶饮。(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凉一薄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大砂仁

    药材名称大砂仁拼音Dà Shā Rén别名土砂仁、牛牯缩砂、波罗砂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疣果豆蔻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muricarpumElm.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剪下

  • 鹅血

    《中药大辞典》:鹅血药材名称鹅血拼音é Xuè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血。性味《纲目》:"咸,平,微毒。"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解毒。①陶弘景:&qu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紫荆丫

    药材名称紫荆丫拼音Zǐ Jīnɡ Yā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的果实或花。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幼枝有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

  • 豪猪毛刺

    《中药大辞典》:豪猪毛刺药材名称豪猪毛刺拼音Háo Zhū Máo Cì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毛刺。功能主治《陆川本草》:"行气,止心气痛。&q

  • 芦荟叶

    《中药大辞典》:芦荟叶药材名称芦荟叶拼音Lú Huì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①斑纹芦荟,又名:油葱

  • 四川澄茄子

    药材名称四川澄茄子拼音Sì Chuān Chénɡ Qié Zi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moupinensis Lec.var.szechuanica(

  • 竹卷心

    《中药大辞典》:竹卷心药材名称竹卷心拼音Zhú Juǎn Xīn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原形态

  • 苍耳根

    《中药大辞典》:苍耳根药材名称苍耳根拼音Cānɡ ěr Gēn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化学成分含糖甙,有抗癌作用。药理作用根的水或甲醇提取物(含甙,融点242℃)能延长接种艾氏腹水癌小

  • 荔枝核

    《中国药典》:荔枝核药材名称荔枝核拼音Lì Zhī Hé英文名SEMEN LITCHI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