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团叶槲蕨

团叶槲蕨

药材名称团叶槲蕨

拼音Tuán Yè Hú Jué

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naria bonii Chr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去须根、叶柄,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50-100cm。根茎横生,粗8-10mm,肉质,顶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基部阔卵形,盾状着作画,先端长渐尖成尾状,边缘有睫毛。叶二型;营养叶无柄;叶厚纸质,坚硬,两面无毛而光泽,心形至卵形,长宽几相等,先端钝或圆,基部浅心脏形而有互相覆盖的耳,全缘或波状;叶脉两面明显,小脉连接成伸长的网眼孢子叶叶柄长10-30cm,光亮无毛,基部被鳞片卵状长圆形,长30-70cm,宽20-30cm,羽状深裂几达叶轴;裂片3-7对,斜向上,缺刻圆形至截形,底部有小突刺阔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稍狭而下延,边缘有软骨质的边,顶生裂片较大;叶崭深色,中脉禾秆色,侧脉明显。孢子囊群细小,圆形,在侧脉间散生;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00-1700m的密林中树干、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扁平长条状。表面棕色,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具长钻头,有锯齿基部盾状着生。两侧及上面有圆形叶柄痕,下面有残留细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黄色点状分状分体中柱,排列成环。气微,味微苦。

性味微苦;性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气;壮筋骨;散瘀止血;。主肾虚耳鸣;牙痛;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温。有补虚、舒筋活血的功能。用于小儿疳积,肾虚耳鸣,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蜗牛壳

    《中药大辞典》:蜗牛壳药材名称蜗牛壳拼音Wō Niú Ké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的外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蜗牛"条。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qu

  • 药材名称鸮拼音Xiāo别名流离、鸱鸮(《诗经》),土枭(《尔雅》),服(《汉书》),天鸟(《周礼》郑玄注),训狐(《巴蜀异物志》),山鸮(《汉书》晋灼注),画鸟(《埤雅》),幸狐、车载板、快扛鸟、春哥

  • 纤花耳草

    药材名称纤花耳草拼音Xiān Huā ěr Cǎo别名虾子草、鸡口舌来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苦、

  • 蓍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蓍草药材名称蓍草拼音Shī Cǎo别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来源菊科蓍属植物蓍草Achillea alpina L.、千叶蓍A. millefolium L.和西南

  • 七鳃鳗

    药材名称七鳃鳗拼音Qī Sāi Mán英文名lamprey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出处始载于《吉林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petra

  • 披针叶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披针叶兔耳风药材名称披针叶兔耳风拼音Pī Zhēn Yè Tù ěr Fēnɡ别名小血金丹、肺经草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披针叶兔耳风Ainsliaea lanci

  • 黄水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水藨叶药材名称黄水藨叶拼音Huánɡ Shuǐ Pāo Yè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泡刺藤的叶。原形态山泡刺藤,又名:光叶高梁泡、倒盘龙、黄水藤、小

  • 松下兰

    药材名称松下兰拼音Sōnɡ Xià Lán别名土花、地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松下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tropa hypopitys L.[Hyp

  • 柏树根

    药材名称柏树根拼音Bǎi Sh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用。

  • 海蓬子

    药材名称海蓬子拼音Hǎi Pénɡ Zǐ别名草盐角、抽筋菜、盐葫芦、胖蒿子草、蜡烛蒿子、海胖子、海甲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盐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cornia europa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