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四轮草

四轮草

药材名称四轮草

拼音Sì Lú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湿生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aquarum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草本,高15-30cm。茎肉质,带红色。单叶对生;叶柄纤细,长约及叶片的二分之一;托叶心形或宽卵形,长2-6mm,在叶柄间部分合生;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1-3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圆齿或圆齿状锯齿,上面疏生贴伏的柔毛,钟乳体纺锤形,常在下面较明显;基生脉3条,在上面隆起,其侧生的2条伸达叶上部与侧脉连结,侧脉多数纤细,不整齐地彼此连结。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聚伞状伞房花序松散,具长总梗,整个花序长3-6cm,雌聚伞花序密集成簇生状,或具短梗呈伞房状,长3-10mm;雄花大,直径1.8-2mm,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近先端背面有角突,雄蕊4;雌花小,长约0.6mm,花被片3,极不等大。瘦果宽卵圆形,褐色,表面有细点状突起。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溪谷水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栗花

    《中药大辞典》:栗花药材名称栗花拼音Lì Huā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分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q

  • 雷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公藤药材名称雷公藤拼音Léi Gōnɡ Ténɡ别名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来源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 寻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寻骨风药材名称寻骨风拼音Xún Gǔ Fēnɡ来源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

  • 金龙胆草

    药材名称金龙胆草拼音Jīn Lóng Dǎn Cǎo别名矮脚苦蒿、熊胆草、鱼胆草、苦蒿、细苦蒿、毛苦蒿、油蒿、苦丁、苦艾、苦龙胆草、龙胆蒿、劲直假蓬来源菊科假蓬属植物小苦蒿Conyza blinii

  • 泡桐果

    《中药大辞典》:泡桐果药材名称泡桐果拼音Pào Tónɡ Guǒ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脂肪油

  • 漂摇豆

    《中药大辞典》:漂摇豆药材名称漂摇豆拼音Piāo Yáo Dòu别名瓢摇豆(《履巉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巢菜&qu

  • 鱼草

    《中药大辞典》:鱼草药材名称鱼草拼音Yú Cǎo别名车轴藻(《中国植物图鉴》)。出处《山西医药》7:6~9,1972来源为轮藻科植物脆轮藻的全草。原形态水生绿色藻类,高10~50厘米,以分叉

  • 马蔺根

    《中药大辞典》:马蔺根药材名称马蔺根拼音Mǎ Lìn Gēn出处《纲目》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的根。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

  • 紫花络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花络石药材名称紫花络石别名掰掰果、牛角藤、车藤、藤杜仲[湖南]来源夹竹桃科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 Hook. f.,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

  • 威灵菊

    药材名称威灵菊拼音Wēi Línɡ Jú别名铁脚威灵仙[云南]、小黑药来源菊科旋覆花属植物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 Wall.,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