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南瓜花

南瓜花

《中药大辞典》:南瓜花

药材名称南瓜花

拼音Nán Guā Huā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葫芦科植物南瓜,6~7月开花时采集。

性味《分类草药性》:"性凉。"

功能主治清湿热,消肿毒。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

①《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提音,解毒,久远痼疾。"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外敷治痈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花

药材名称南瓜花

拼音Nán Guā Huā

英文名Cushaw flower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ch. Ex Lam.) Duch. Ex Poir.

采收和储藏:6-7月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湿热,消肿毒。主黄疸;痢疾;咳嗽;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提音,解毒,久远痼疾。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外敷治痈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胡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胡子花药材名称猫胡子花拼音Māo Hú Zǐ Huā别名小毛毛花、刺珠、青刺尖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猫胡子花Capparis acutifolia Sweet ssp.

  • 稗米

    药材名称稗米拼音Bài Mǐ别名稗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稗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舂去壳

  • 细叶藁本

    药材名称细叶藁本拼音Xì Yè Gǎo Bě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细叶藁本的根和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icum etnussimum (Nakai)Ki-tag.(Angelic

  • 黄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蘑菇药材名称黄蘑菇别名黄粉牛肝、黄牛肝、黄衣牛肝、黄色猪口茸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黄蘑菇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rk. et Curt.

  • 花鱼

    《中药大辞典》:花鱼药材名称花鱼拼音Huā Yú别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原形态体形长而侧扁。长约20余厘米。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

  • 矮叶书带蕨

    药材名称矮叶书带蕨拼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

  • 秤钩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秤钩风药材名称秤钩风拼音Chènɡ Gōu Fēnɡ别名穿墙风、九层皮、土防己、蛇总管[海南]来源防己科秤钩风属植物苍白秤钩风Diploclisia glaucescen

  • 榼藤

    《中药大辞典》:榼藤药材名称榼藤拼音Kē Ténɡ别名过山枫、大血藤、过山龙、过江龙、扭骨风(《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榼藤的茎藤。原形态榼藤(《南方草木状》)常

  • 《中药大辞典》:酥药材名称酥拼音Sū别名苏(《本草经集注》),酪苏(《唐本草》),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制法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