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剑叶铁角蕨

剑叶铁角蕨

药材名称剑叶铁角蕨

拼音Jiàn Yè Tiě Jiǎo Jué

别名阿西得、铁郎鸡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剑叶铁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ensiforme Wall.ex Hook.et Gre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5-45cm。根茎直立,密被红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先端长钻形,边缘有疏齿,筛孔长形。叶簇生;叶柄长3-5cm,禾秆色,疏被鳞片;叶片革质,披针形,长18-40cm,中部宽2-2.5cm,顶部渐尖,向基部渐变狭,并下延于叶柄,全缘;中脉两面隆起,侧脉分叉。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线形,斜向上,不达叶边,在中脉两侧各成1排;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灰绿色,开向中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4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止痛。主闭经;跌打损伤;腰痛;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玛瑙

    《全国中草药汇编》:玛瑙药材名称玛瑙拼音Mǎ Nǎo生境分部辽宁、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湖北、河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拔云退翳。主治眼目肿痛,目生障翳,事物不清。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药材名称苦竹沥拼音Kǔ Zhú Lì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制法详"竹沥"条。功能主治清火消痰,明目

  • 西藏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角蒿药材名称西藏角蒿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西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tandii Sprague,以根及种子入药。7~9月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8~9月

  • 黄瓜霜

    药材名称黄瓜霜拼音Huánɡ Guā Sh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

  • 金腰带

    《中药大辞典》:金腰带药材名称金腰带拼音Jīn Yāo Dài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垂穗荛花的花、根、茎皮。花在开放时采收;根、茎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垂穗荛花,又名:细轴荛花、野棉

  • 姜石

    药材名称姜石拼音Jiānɡ Shí别名沙姜石、礓砾、裂姜石出处1.姜石首载于《新修本草》,列玉石部下品谓:“味咸,寒,无毒……生土石间,状如姜。有五种,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

  • 大叶酸藤子

    药材名称大叶酸藤子拼音Dà Yè Suān Ténɡ Zǐ别名大叶十八症、大鸡母酸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叶酸藤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olia subco

  • 丝绵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聤耳,冻疮。①

  • 白炭

    药材名称白炭拼音Bái Tàn别名火炭(《千金方》),无纹炭(《圣济总录》),木炭(《普济方》),焊炭(《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炭之坚紧无纹、烧时焰发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肠

  • 牛尾蒿

    药材名称牛尾蒿拼音Niú Wěi Hāo别名野蒿、茶绒、紫杆蒿、指叶蒿、水蒿、艾蒿、米蒿出处牛尾蒿见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二卷,云"牛尾蒿,初生时与蒌蒿同。唯一茎旁生横枝,秋时枝上发短叶横斜欹舞,如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