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凤仙根

凤仙根

《中药大辞典》:凤仙根

药材名称凤仙根

拼音Fènɡ Xiān Gēn

出处《纲目》

来源凤仙花科植物凤仙

性味①《纲目》:"苦甘辛,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软坚,消肿。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扑肿痛,咽喉骨哽。

①《纲目》:"治鸡、鱼骨哽,误吞钢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崩带,风湿瘫痪,筋骨疼痛。"

③《岭南采药录》:"去红肿之毒。浸酒甚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跌扑伤,红肿紫瘀,溃烂:凤仙根、茎捣敷。(《本草正义》)

②治跌打损伤: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三至五钱。水酒冲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骨鲠喉:金凤花根,嚼烂噙下,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鸡骨尤效。(《世医得效方》)

④治水肿:凤仙鲜根每次四至五个,炖猪肉吃,三、四次效。(《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凤仙根

药材名称凤仙根

拼音Fènɡ Xi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Garden Balsam

别名金凤花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生境分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根含矢车菊素甙(Cyanidinmono一glyc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利湿消肿。主跌扑肿痛;风湿骨痛;白带;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本草汇言》:凤仙根,通经活血之药也。李氏方,治杖扑肿痛,血脉瘀凝。此寒滑走散之品,其性快便捷烈,又不宜多服久服,恐损脾胃,泄元气也。

2.《纲目》:治鸡、鱼骨哽,误吞铜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3.《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崩带,风湿瘫痪,筋骨疼痛。

4.《岭南采药录》:去红肿之毒。浸酒甚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草药材名称耳草拼音ěr Cǎo别名鲫鱼胆草、细叶亚婆巢、节节花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dia auriculari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

  • 茅香花

    药材名称茅香花拼音Máo Xiānɡ Huā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花序。夏季采集。原形态茅香(《本草拾遗》),又名:香麻(《本草图经》),香茅(《纲目》),香草。多年生草本。

  • 油茶子

    药材名称油茶子拼音Yóu Chá Zǐ别名茶子心、茶籽。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illia oleifera Abel[C.oleosa(Lour.)Rehd.

  • 石上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藕药材名称石上藕拼音Shí Shànɡ ǒu别名石蚕、真金草来源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Ludisis discolor (Ker-Gawl.)A. Rich

  • 桐根

    药材名称桐根拼音Tó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桐皮"条。性味《河南中草药手册》:"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别名黄琐梅、小红袍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

  • 茶子饼

    药材名称茶子饼拼音Chá Zǐ Bǐnɡ别名枯饼(《药性考》),茶枯(《中国药植志》),茶麸、茶油巴(《广东中医》4(1):40,1959),茶子麸、茶油麸(《岭南草药志》)。出处《广东中医

  • 赤芍药

    药材名称赤芍药拼音Chì Sháo Yào别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