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冰球子

冰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冰球子

药材名称冰球子

别名慈姑、山兰

来源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Lindl.) Lindl.,以假鳞茎入药。

生境分部四川。

性味甘、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行瘀,杀虫消痈。主治痈疽疮肿,瘰疬,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0.5~1钱,作散剂或丸剂。

注意本品有毒,多作外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冰球子

药材名称冰球子

拼音Bīnɡ Qiú Zǐ

别名慈菇、毛慈姑、泥宾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山兰的假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rchis patens(Lindl.)Lind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山兰,多年生草本。假鳞茎近球形,直径约1cm。数个相连生于匍匐状的根茎上,有2圈环纹,着生稀疏纤维,顶生1-2叶。叶片狭披针形,长达30cm,宽1.2-2.2cm,先端渐尖,基部收窄成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长达53cm,下部被2枚膜质筒状鞘;多花排成长8-20cm的总状花序;小苞片短,狭披针形;花黄褐色,花被略向外反折;萼片和花瓣近等大,长7-10mm,宽约2mm,中萼片狭长圆形,侧萼片和花瓣镰状长圆形;唇瓣白色带紫斑,3裂,侧裂片狭镰刀状,长约为中裂片的1/2,中裂片楔状倒卵形,前缘皱波状,合蕊柱长约6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山区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化学成分含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

性味味甘;辛;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痈疽疮肿;无名肿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研未,每日1.5-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四川常用中草药》:“本品较地胆毒性大,多外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葛谷

    《中药大辞典》:葛谷药材名称葛谷拼音Gě Gǔ出处《本经》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5%及γ-谷氨酰基苯丙氨酸。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

  • 白线薯

    药材名称白线薯拼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

  • 羚羊肉

    《中药大辞典》:羚羊肉药材名称羚羊肉拼音Línɡ Yá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

  • 椴树

    药材名称椴树拼音Duàn Shù别名叶上果、滚筒树根、千层皮、青科榔来源椴树科椴树属植物椴Tilia tuan Szysz.,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

  • 蔓荆子叶

    药材名称蔓荆子叶拼音Màn Jīnɡ Zǐ Yè别名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叶或枝叶。化学成分蔓荆的细枝(干)含挥发油0.11

  • 结血蒿

    《中药大辞典》:结血蒿药材名称结血蒿拼音Jié Xuè Hāo别名普尔那(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莲蒿的全草。7~9月割取茎叶。切段,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 角翅卫矛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的枝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cornutus Hems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原

  • 野花椒根

    药材名称野花椒根拼音Yě Huā Jiāo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花椒叶"条。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

  • 潺槁树

    药材名称潺槁树拼音Chán Gǎo Shù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来源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