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偷筋草

偷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偷筋草

药材名称偷筋草

别名四川报春花

来源报春花偷筋草Primula szechuanica Pax,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湖北、四川。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全草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偷筋草

药材名称偷筋草

拼音Tōu Jī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四川报春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szechuanica Pax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粉。根茎粗短,具多数长根。开花时叶丛基部无鳞片;叶柄散开,叶柄通常稍短于叶片,有时与叶片近等长;叶片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2cm,宽1.5-6cm,先端锐尖或钝,边缘具锐尖牙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中肋稍宽、侧脉纤细,不明显。花草高12-50cm;具伞形花序1-2轮,稀3-4轮,每轮4-15朵花;苞片披针形,长5-10mm;花萼狭钟状,长8-10mm,分裂近达中部。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花冠黄色,冠筒长14-15mm,喉部具环状附属物,裂片长圆形,通常反折,近贴于冠筒上,长6-8mm,宽3-4mm,全缘;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6-7mm,花柱长近达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上部,花药先端接近筒口,花柱长达冠筒中部。蒴果筒状,长达2cm。花期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4500m的高山湿草地、草甸和杜鹃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康定、沪定、九龙、木里)和云南西北部(永宁。中甸)。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具多数长根。叶丛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2cm,宽1.5-4cm,先端锐尖或钝,边缘具锐尖牙齿,叶黄绿色;叶柄稍短于叶片,有时与叶片等长。花葶有伞形花序1-2轮;苞片披针形;花萼狭钟状:花冠淡黄色。

性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三七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

  • 毛轴碎米蕨

    药材名称毛轴碎米蕨拼音Máo Zhóu Suì Mǐ Jué别名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小样线鸡尾来源蕨类中国蕨科毛轴碎米蕨Cheilanth

  • 刀口药

    药材名称刀口药拼音Dāo Kǒu Yào别名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枝箭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风的叶。夏、秋采叶,晒干或研粉备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直条状,表面土棕色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鸬鹚肉

    《中药大辞典》:鸬鹚肉药材名称鸬鹚肉拼音Lú Cí Ròu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雷公炮炙论

  • 八角金盘

    药材名称八角金盘拼音Bā Jiǎo Jīn Pán英文名Japanese Fatsia别名手树、金刚纂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

  • 淡豆豉

    《中国药典》:淡豆豉药材名称淡豆豉拼音Dàn Dòu Ch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

  • 琉璃草果实

    药材名称琉璃草果实拼音Liú Lí Cǎo Guǒ Shí别名大粘染子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果实。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治小儿腹泻。用法

  • 梨木灰

    《中药大辞典》:梨木灰药材名称梨木灰拼音Lí Mù Hu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木材烧成之灰。功能主治《纲目》:"治气积郁冒。"&q

  • 东风菜根

    药材名称东风菜根拼音Dōnɡ Fēnɡ Cài Gēn别名钻山狗(《湖南药物志》),疙瘩药、草三七(《贵州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菊科植物东风菜的根。性味辛,温。①《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