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仙百草

仙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百草

药材名称仙百草

来源菊科仙百草Aster tubinatus S. Moore var. chekiangensis C. Ling, mss.,以根入药。

原形态本变种与正种区别在于茎下部的叶片中部以下作柄状收缩,基部深耳状抱茎,茎上部多分枝,头状花序直径较小,舌状花的舌片小而白色。

生境分部浙江。

化学成分含酚类、甾醇、黄酮类。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伤寒杆菌中度敏感。

性味辛、涩,温。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将根切细,水煎服;或用白酒浸服;渣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仙百草

药材名称仙百草

拼音Xiān Bǎi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仙百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turbinatus S.Moore var. chekinan- gensis C.L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和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仙百草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具短根状茎,根须状。植株各部被短硬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无柄;茎下部的叶片自中部以下骤然收缩成柄状,长12-18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深耳状抱茎,边缘有粗齿;茎上部的叶渐次变小且不作柄状收缩。头状花序辐射状,有短梗或无梗,单生于上部分枝的叶腋;总苞倒圆锥形,宽6-9mm;总苞片多层,卵形至长圆形,边缘干膜质,有疏纤毛,由外向内渐次变大,丙层者长约6mm;舌状花白色,舌片长4-5mm;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有毛;冠毛毛状,淡褐色,待长或稍长于管状花。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下、灌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

化学成分含酚类、甾醇、黄酮类[1]。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对伤寒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轻度敏感。

性味味辛;涩;性温

功能主治解蛇毒。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虱草

    药材名称水虱草拼音Shuǐ Shī Cǎo别名芝麻关草、筅帚草、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Scirpu

  • 神香草

    药材名称神香草拼音Shén Xiā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ssopus cuspidatus Boriss.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晒干。

  • 响叶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响叶杨药材名称响叶杨拼音Xiǎnɡ Yè Yánɡ别名响朴叶、白杨树、山白杨来源杨柳科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以根、叶、茎入药。

  • 地瓜根

    《中药大辞典》:地瓜根药材名称地瓜根拼音Dì Guā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性味苦涩,凉。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②《草木便方》:&qu

  • 南瓜瓤

    《中药大辞典》:南瓜瓤药材名称南瓜瓤拼音Nán Guā Rá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复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

  • 蒌油

    《中药大辞典》:蒌油药材名称蒌油拼音Lóu Yóu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手足红

  • 迎春花根

    药材名称迎春花根拼音Yínɡ Chūn Huā Gēn别名金腰带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nudoiflorum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

  • 麻滓

    药材名称麻滓拼音Má Zǐ别名麻油滓(《千金方》),麻枯饼、芝麻莘(《寿养老新书》),麻籸(《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功能主治治痈疽溃烂,亦可固

  • 广防风

    药材名称广防风别名防风草、落马衣、秽草、抹草、马衣叶、土藿香、排风草、野苏麻、豨签草[福建]、假豨签草[广西]来源唇形科防风草属植物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 (L.) rothm.,以全

  • 阔齿兔唇花

    药材名称阔齿兔唇花拼音Kuò Chǐ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开科植物阔齿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uilus platyacanthus Rupr.采收和储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