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丽子藤

丽子藤

药材名称丽子藤

拼音Lì Zǐ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Yunan Dregea

别名滇假夜来香、白血藤、公公藤、奶浆藤、隔山撬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丽子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egea yunnanensis (Tsiang) Tsiang et P.T.Li[Wattakaka yunnanensis Tsi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攀援灌木。全株具乳汁,除花冠和合蕊柱外,全株均被小茸毛。叶对生,纸质;叶柄长0.5-2.5cm,顶端具3-4个丛生小腺体;叶片卵圆形,长1.3-3cm,宽0.9-2.5cm,基部心形;侧脉每边约4条,在叶背突起。伞形状聚伞兵花序腋生,长达5cm,着花达15朵;花萼裂片卵圆形;内面基部具5个小腺体;花冠白色,副状,裂片长约5mm,具脉纹,边缘被缘毛;副花冠裂征肉质;花粉块长圆状,直立;子房被疏柔毛,花柱短圆柱状,柱头基部五角形,先端短2裂。蓇葖果披针形,长3.5-5cm,直径达7mm。种子卵圆形,长达7mm,宽约4mm,先端具长2cm的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m以下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甘肃。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安神;健脾;接骨。主神经衰弱;食欲不振;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性平。有祛风除湿、消食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疼痛,小儿腹胀痛,胃痛和外伤肿痛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黄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皮药材名称山黄皮拼音Shān Huánɡ Pí别名假黄皮、野黄皮来源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Roem.,以根、叶入药。

  • 石蟾蜍

    药材名称石蟾蜍拼音Shí Chán Chú别名瓜蒌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趾叶栝楼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nthes Merr.et Chu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

  • 豆豉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豉草药材名称豆豉草拼音Dòu Chǐ Cǎo别名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岩边香Valeriana hardwickii Wall.,以根或全草入药。

  • 玉山芎穷

    药材名称玉山芎穷拼音Yù Shān Xiōnɡ Qi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台湾山芎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ioselinum morrisonense Hayata采收和储藏:春、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

  • 辽东栎皮

    药材名称辽东栎皮拼音Liáo Dōnɡ Lì Pí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的根皮和树皮。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治久痢,水泻,恶疮,痈肿。复方

  • 缘毛筋骨草

    药材名称缘毛筋骨草别名筋骨草[北京]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缘毛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以开花期采为好,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用于

  • 紫弹树枝

    药材名称紫弹树枝拼音Zǐ Dàn Shù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紫弹树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biondii Pamp.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高

  • 苦蒿

    《中药大辞典》:苦蒿药材名称苦蒿拼音Kǔ Hāo别名克可日(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多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先端锐尖,基

  • 钝叶草

    药材名称钝叶草拼音Dùn Yè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别名薏米草、鸭口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