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龙爪菜

龙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g Zhǎo Cài

别名毛蕨、饭蕨、蕨菜、锯菜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解疮毒。

用法用量2~5钱,水煎服。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龙爪菜

药材名称龙爪菜

拼音Lónɡ Zhǎo Cài

别名蕨菜、锯菜、饭蕨、苦蕨

来源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毛轴蕨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Pteris revoluta B1.]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陆生蕨类,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长而横走,粗壮,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远生;叶柄长24-40cm,禾秆色,基部深棕色,在基部及叶轴、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片薄革质,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80cm,宽30-50cm,三回羽状裂;羽片4-6对,有柄,狭卵形,第1对最大,长20-35cm,宽12-20cm,二回羽片12-16对,几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较大,长8-12cm,宽2-3cm;末回羽片8-18对,互生,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微弯呈镰状,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囊群盖线形,2层,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外层膜质,边缘有齿,内层薄膜质,边缘撕裂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70-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微涩;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钩藤

    药材名称白钩藤别名耿马钩藤、双钩藤、无柄果钩藤、双钩来源茜草科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以带钩的藤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

  • 山柳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药材名称山柳菊拼音Shān Liǔ Jú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以根及全草入药。夏季采全草

  • 走马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胎药材名称走马胎拼音Zǒu Mǎ Tāi别名血枫、山鼠、山猪药、走马风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大叶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以根叶或全株入药

  • 赪桐叶

    《中药大辞典》:赪桐叶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Chēnɡ Tónɡ Yè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 马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宝药材名称马宝拼音Mǎ Bǎo别名马粪石来源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us (L.)的胃肠中的结石。全年均可收集,将病马宰杀后摸其胃肠中有结石者,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性

  • 鸡骨草

    《中国药典》:鸡骨草药材名称鸡骨草拼音Jī Gǔ Cǎo英文名HERBA ABRI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

  • 罗甸沟瓣

    药材名称罗甸沟瓣拼音Luó Diàn Gōu Bà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罗甸沟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petalum feddei(Levl.) Hou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

  • 勾儿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勾儿茶药材名称勾儿茶拼音Gōu ér Chá别名枪子柴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勾儿茶Berchemia racemosa Sieb. et Zucc.,以根、根皮

  • 云木香

    药材名称云木香别名广木香、木香来源为菊科云木香属植物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Saussurea lappa Clarke]的根。秋季至第二年春初采挖,除去茎叶泥土,切成

  • 苦白蜡

    药材名称苦白蜡拼音Kǔ Bái Là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凹脉柃的叶和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impressinervis Kobusk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