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锁梅根

黄锁梅根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根

药材名称黄锁梅根

拼音Huánɡ Suǒ Méi Gēn

别名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锁梅、乌泡(《云南中草药》),黄泡、倒竹伞、三月泡(《文山中草药》),雀不站、黄茨果(《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秋、冬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栽秧泡,又名:黄锁梅(《滇南本草》)。

常绿灌木,高1.5~3米。茎、叶柄和叶轴均被红棕色柔毛,并有倒钩刺和较密的褐色刚毛。3出复叶,小叶片阔倒卵形或倒心形,中央小叶较大,长4.2~5.5厘米,宽4.6~6厘米,先端截形或圆形,通常凹入,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具细柔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白色细绒毛;总叶柄长1.6~2.5厘米;托叶针形,长约3毫米。花成密生的聚伞花序,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7~10毫米;萼片5,阔卵形,两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分离;雌蕊多数,花柱几顶生。聚合果球形,橘黄色,小核果具1种子。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山坡、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酸苦,平。

①《滇南本草》:"酸,微温。"

②《云南中草药》:"苦涩,平。"

③《文山中草药》:"酸,平。"

功能主治通络,消肿,止泻。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

①《滇南本草》:"走经络。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日久赤白痢,休息痢。"

②《云南中草药》:"止痢,解毒,消肿。治痢疾,扁桃腺炎,无名肿毒。"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肿止痛,收敛止泻。治牙痛,咽喉痛,筋骨酸痛,月经不调,细菌性痢疾,黄疸型肝炎,烫、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赤白痢:锁梅根、亦地榆。二味同煎服。

②治白痢,休息痢:锁梅根乌梅一个。同煎服。

③治日久大肠下血:锁梅根、槐寄生等分。水煎,点水酒眼。(①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④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黄锁梅,水煎或泡酒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锁梅根

药材名称黄锁梅根

拼音Huánɡ Suǒ Méi Gēn

英文名Obcordate Raspberry Root

别名梅根钻地风、黄泡刺根、红锁梅、乌泡、黄泡、倒竹伞、三月泡、雀不钻、黄茨果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ellipticus Smith var.obcordatus(Franch)Focke[R.obcordatus(Franch)Thuan]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研成粉末贮存。

原形态栽秧泡 灌木,高1.5-3m。茎、叶柄和叶轴均被红棕色柔毛,并有倒钩刺和较密的褐色刚毛。小叶3枚,小叶片阔倒卵形或倒心形,中央小叶较大,长2-5.5cm,宽1.5-4(-5)cm,先端浅心形或近截形,通常凹入,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具细柔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白色细绒毛;总叶柄长1.6-2.5cm;托叶针形,长约3mm。花为密集成顶生短总状花序,或腋生成束,稀单生,白色或淡红色,直径7-10mm;花梗和花萼上几无刺毛;萼片5,花瓣5;倒卵形;雄蕊多数,分离;雌蕊多数,花托几顶生。聚合果球形,橘黄色,小核果具1颗种子。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酸苦;平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筋骨疼痛,肢体痿软麻木,赤白外痢,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复方①治赤白痢: 锁梅根、赤地榆。二味同煎服。②治白痢,休息痢: 锁梅根乌梅一个。 同煎服。③治日久大肠下血: 锁梅根、槐寄生等分。水煎,点水酒服。 (①方以下出《滇南本草》)④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黄锁梅,水煎或泡酒服。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走经络。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日久赤白痢,休息痢。

2.《云南中草药》:止痢,解毒,消肿。治痢疾,扁桃腺炎,无名肿毒。

3.《云南中草药选》:消肿止痛,收敛止泻。治牙痛,咽喉痛,筋骨酸痛,月经不调,细菌性痢疾,黄疸型肝炎,烫、烧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柳叶

    《中药大辞典》:柳叶药材名称柳叶拼音Liǔ Yè出处《本经》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春,夏采收。化学成分含4.93%鞣质(干重)。每公斤鲜柳叶含碘10毫克,高于一般食物数千倍。性味①《纲目

  • 芒种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芒种花药材名称芒种花拼音Mánɡ Zhònɡ Huā别名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光石韦

    《中药大辞典》:光石韦药材名称光石韦拼音Guānɡ Shí Wéi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四川常用中草药》),大鱼刀(《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四川常用中草

  • 粪箕笃

    《全国中草药汇编》:粪箕笃药材名称粪箕笃拼音Fèn Jī Dǔ别名犁壁藤、千金藤、田鸡草、铁板膏药草来源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红地榆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地榆药材名称红地榆来源蔷薇科红地榆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 f.,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主治红白痢疾,白带。用法用

  • 土密树

    药材名称土密树别名土知母、补脑根、逼迫子、补锅树来源大戟科土密树Bridelia monoica (Lour.) Merr.,以根皮、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甙,无

  • 穿根藤

    《中药大辞典》:穿根藤药材名称穿根藤拼音Chuān Gēn Ténɡ别名春根藤(《广东中药》),木头疳(《广西药植名录》),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广东中草药》)。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

  • 野杜仲

    《中药大辞典》:野杜仲药材名称野杜仲拼音Yě Dù Zhònɡ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