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丸

黄芪丸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白蒺藜川楝子、炒茴香、炮川乌赤小豆、炒地龙防风各一两,乌药二两。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治肾脏风虚,头面虚浮,头昏耳鸣,项背拘急,腰脚疼痛,行步艰难,百节酸疼,不得屈伸,四肢无力,遍身烦麻,瘫痪风痹,脚膝生疮,小便滑数,及妇人血风。②《济生方》卷八方。煨榼藤子肉五钱,续断(酒浸)、黄芪、贯众、炮附子、枯矾、刺猬皮(烧灰)、当归(酒浸)、阿胶(蛤粉炒)各一两,麝香(另研)一字。为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五痔出血疼痛。③《张氏医通》卷十四方。黄芪、人参熟地黄茯苓山茱萸薏苡仁各一两,炒酸枣仁羌活、当归身、枸杞子羚羊角各七钱五分,桂心、防风、远志(甘草制)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半饥时温酒送下。治剧劳筋脉拘挛,疼痛少寐。④《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九方。黄芪、乌药、地龙、茴香、川楝肉、川椒、防风、赤小豆、白蒺藜、海桐皮威灵仙陈皮等分。共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治肾脏虚风,攻注手足头面,麻痹痛痒,或生疥疮臁疮焮肿。

猜你喜欢

  • 妊娠阳明证

    病证名。孕后热病邪在阳明。症见口渴便秘,谵语气促,腹中满痛,脉沉数有力。治宜泻热安胎,方用四物汤加大黄。

  • 观身集

    丛书名。清·叶志诜编集。刊于1850年。全集收辑有关生理解剖著作四种。包括陈会《全体百穴歌》;沈绂《十二经脉络》,专述十二经脉起止部位及循行部位;沈金鳌《脉象统类》,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阐明

  • 苦寒泄热

    即苦寒清热。详该条。

  • 经行衄血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以致肺络损伤,经期血随火动上逆。症见经行衄血。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咳,治宜平肝泻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郁金;阴虚者,兼

  • 猫眼根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狼毒之别名,详该条。

  •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6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

  • 扫帚菜子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 僧深药方

    见深师方条。

  • 徐悦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体疗杂病疾源》3卷,又与龙衔素合著《针经并孔穴蝦蟇图》3卷。均佚。

  • 奇恒

    异于平常之意。《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又《病能论》:“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