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定喘汤

麻黄定喘汤

张氏医通》卷十三:麻黄定喘汤

药方名称麻黄定喘汤

处方麻黄(去节)2.4克杏仁14粒(泡,去皮、尖,研)厚朴(姜制)2.4克款冬花(去梗)桑皮(蜜炙)苏子(微炒,研)各3克甘草(生炙)各1.2克黄芩半夏(姜制)各3.6克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治寒包热邪,哮喘痰嗽,遇冷即发。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去滓。以生银杏7枚,捣烂入药,绞去滓,乘热服之。去枕仰卧,暖覆取微汗。

备注本方证系寒邪外束,热壅于内,肺失宣降所致。方中麻黄宣肺平喘,黄芩、桑白皮清降肺热,苏子、杏仁降气化痰,厚朴半夏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款冬花润肺止咳,甘草和中缓急,银杏敛肺定喘。诸药合用,俾痰热内消,寒邪外解,肺府清而喘逆自止。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痘疹会通》卷五:麻黄定喘汤

药方名称麻黄定喘汤

处方麻黄杏仁甘草蝉蜕赤芍前胡、桑皮、瓜蒌霜。

功能主治麻疹,严冬腠理不密,虚喘气不清者。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猜你喜欢

  • 金乌汤

    药方名称金乌汤处方杜仲1钱,厚朴1钱,桑白皮1钱,槟榔1钱。功能主治赤眼淹缠。用法用量取不落水雄鸡肝1枚,去红筋,入白酒酿6两,隔汤顿熟,去滓,以汤与肝食。隔2日再服1剂。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川朴消丸

    药方名称川朴消丸处方川朴消2两(细研),川芒消1两(细研),马牙消半两(细研),川乌头1两(生,去皮脐,捣罗为末),椒目1两(微炒,捣罗为末),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莨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

  • 冰片粉

    药方名称冰片粉处方冰片少许。功能主治置于鸡眼上,用火点燃,至感觉疼痛时将火吹灭。每日1~2次,每次约半分钟,一个疗程5~7天。愈后局部无瘢痕。摘录《外治方》

  • 菖蒲导赤散

    药方名称菖蒲导赤散处方石菖蒲、黄连、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灯心。功能主治伤寒传热内侵心包,烦渴昏沉,小便不利。摘录《医级》卷七

  • 活血化痰汤

    《医学传灯》卷上:活血化痰汤药方名称活血化痰汤处方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大腹皮、枳壳、木香、玄胡、归尾、黄芩。功能主治青筋。恶寒发热,状似风寒,但胸腹作痛,遍身发麻,或唇口作麻。此因郁怒伤肝,木邪

  • 木防已散

    药方名称木防已散处方木防己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 桂心15克荆芥穗15克薏苡仁30克麻黄30克(去根、节)桑寄生15克 黄松木节3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件药捣筛

  • 柴桂地黄汤

    药方名称柴桂地黄汤处方六味地黄汤加柴胡、肉桂。功能主治阴虚感时,寒热如疟,其寒如冰,其热如烙。各家论述以六味补肾,以柴、桂平肝胆之邪。摘录《医级》卷八

  • 表虚六合汤

    药方名称表虚六合汤处方四物汤4两,桂枝7钱,地骨皮7钱。功能主治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痛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大者。摘录《元戎》

  • 乐令汤

    药方名称乐令汤处方黄耆2两,人参2两,橘红2两,当归2两,肉桂2两,细辛2两,前胡2两,甘草2两,茯苓2两,麦门冬2两,芍药2两,附子1两,熟地黄1两,半夏1两半,远志1两半。功能主治下血过多,发为寒

  • 干蓝散

    药方名称干蓝散处方干蓝2两,犀角2两,地榆2两,蜜1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热毒蛊,下杂血。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蜜微煎,分3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