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当归3.5克知母2.5克黄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干姜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摘录伤寒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去节)75克升麻38克黄芩芍药甘草(生)石膏(煅)茯苓各30克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热,汗下不解,血随气壅,鼻衄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微汗解。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2分,桂枝1分,杏仁1分,吴茱萸1分,草豆蔻1分,厚朴1分,曲末1分,羌活1分,柴胡根5分,白茯苓1分,白术5分,青皮5分,升麻根1分,苍术1分,泽泻1分,猪苓1分,陈皮1分,黄连5分,黄柏1分。

功能主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三因》卷九: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去节)2两半,升麻1两1分,黄芩1两,芍药1两,甘草(生)1两,石膏(煅)1两,茯苓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伤寒表未解,热郁作衄;风邪内缩,久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微汗解。

摘录《三因》卷九

猜你喜欢

  • 百宝散

    药方名称百宝散处方皂荚(不蚛者4挺烧灰,去皂子不用,研为末,八麝香半钱同研)、皂荚刺针(生杵为末)。功能主治牡痔。用法用量取皂荚末1钱匕,入皂荚刺针末半钱匕,以水1盏,同煎至7分,放温服。发痛时嚼百宝

  • 麻黄止烦下气汤

    药方名称麻黄止烦下气汤处方麻黄(去节)3两,栀子仁3两,茯苓3两,子芩3两,白术3两,石膏8两(碎,绵裹),桂心2两,芒消3两,生地黄(切)1升,大枣30枚,鸡子2枚,甘草1两(炙),赤小豆2合。功能

  • 和乳汤

    《辨证录》卷十三:和乳汤药方名称和乳汤处方贝母9克天花粉9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 生甘草6克穿山甲1片(土炒,为末)功能主治治乳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三《外科真铨》卷上:和乳汤药方名

  • 钓钩藤散

    药方名称钓钩藤散处方钓钩藤、伸筋藤、石南藤、羊带归根、天灯心、狗骨子根、珍珠帘根、豨莶草根。功能主治马(疒其)肿疡病后,筋脉拘急。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 半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半夏饮药方名称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

  • 正元丹

    《鸡峰普济方》卷十四:正元丹药方名称正元丹处方附子干姜良姜 乌头各120克胡椒荜澄茄人参红豆蔻白术桂各30克 (一方有赤石脂、诃子、川椒各30克,无桂枝)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

  • 虎肚散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虎肚散药方名称虎肚散处方蟾酥1两(同葱捣烂,白面包,火内煨热),厚朴15两(姜汁炒),红芽大戟2两5钱(紫色者佳),赤金2钱(放煎银罐内,用硫黄末将金花碎)。制法用虎肚1个,其肚

  • 乌犀丸

    药方名称乌犀丸处方乌犀角屑30克羚羊角屑60克天南星30克(醋浸一宿,炒令黄)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天麻60克乌蛇6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桂心30克 白僵蚕30克(微炒)干蝎30克(微炒

  • 葛根葱白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葛根葱白汤药方名称葛根葱白汤处方葛根、芍药、知母,各二钱。川芎,三钱。功能主治治感风热,头疼不止。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葱白五根,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

  • 桂枝加葛根瓜蒌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葛根瓜蒌汤别名桂枝加葛根瓜萎根汤处方桂枝2钱半,芍药2钱半,葛根2钱半,栝楼根2钱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柔痉有汗。用法用量桂枝加葛根瓜萎根汤(《普济方》卷一三二)。《普济方》有生姜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