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热

猜你喜欢

  • 吊瓜

    ①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王瓜之别名。②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各详该条。

  • 六因条辨

    书名。3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

  • 人身体液组成部分。从水谷化生,其清稀者为津,浊而稠者为液。液,由三焦布散,濡养关节、脑髓和目、耳、鼻、口等孔窍。《灵枢·决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 产后喉中气急喘

    出《经效产宝·续编》。即产后孤阳绝阴。详该条。

  • 月水不调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癜风

    病名。见《寿世保元》卷九。为紫白癜风的合称。

  • 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 智齿

    即第三磨牙。详真牙条。

  • 坤草

    见《青海药材》。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圆利针

    圆,通员。即员利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