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霞天曲

霞天曲

《中药大辞典》:霞天曲

药材名称霞天曲

拼音Xiá Tiān Qǔ

出处本草备要

来源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

制法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将霞天膏置适当容器中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

本草备要》:"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盫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

性味《饮片新参》:"甘微苦,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痰蠲饮。

①《本草备要》:"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②《饮片新参》:"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③《药剂学》:"健脾养胃。治中气虚馁,体倦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3~5钱;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燥痰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霞天曲

药材名称霞天曲

拼音Xiá Tiān Qǔ

英文名Xiatian leaven made from extract of beef, Pinellia and other herbal medicine

出处出自《本草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iatian leaven

炮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将置适当容器中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本草备要》: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盒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泣肺健肺;化痰蠲饮。主咳嗽;食积;痰核;癖块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9-15g;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燥痰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备要》: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2.《饮片新参》: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3.《药剂学》:健脾养胃。治中气虚,体倦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华凤仙

    药材名称华凤仙拼音Huá Fènɡ Xiān别名水指甲花、象鼻花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生根,

  • 小叶鼠李

    药材名称小叶鼠李别名琉璃枝、挠胡子、黑格令、臭李子来源鼠李科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

  • 榔榆叶

    药材名称榔榆叶拼音Lánɡ Yú Yè别名鸡筹仔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arvifolia Jac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原形态落叶乔木,

  • 红辣树根

    药材名称红辣树根拼音Hónɡ Là Shù Gēn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根。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往往分枝,长10~25厘米,径1.5~3厘

  • 河蚌

    药材名称河蚌拼音Hé Bànɡ别名无齿蚌、池蚌、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射线裂脊蚌、褶纹冠蚌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Lea;三角帆

  • 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拼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

  • 紫青藤根

    药材名称紫青藤根拼音Zǐ Qīnɡ Ténɡ Gēn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

  • 八楞木

    《中药大辞典》:八楞木药材名称八楞木拼音Bā Lénɡ Mù别名八棱麻(《药材学》),青竹标(《贵州植药调查》),八面风、三棱草(《贵州草药》)。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菊科植物风毛

  • 蒙疆苓菊

    药材名称蒙疆苓菊别名蒙古久苓草、地锦花、鸡毛狗来源菊科蒙疆苓菊Jurinea mongolica Maxim.,以茎基部绵毛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新疆。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外伤出血,鼻出血。

  • 安徽小檗

    药材名称安徽小檗来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树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主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