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中国药典》: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性状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局方》卷五: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别名附子白术丸、理中丸、大姜煎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药理作用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着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

功能主治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用法用量附子白术丸(《鸡峰》卷十二)、理中丸(《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姜煎丸(《普济方》卷三九五)。

注意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局方》卷五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理中汤去白术

功能主治阴寒肾气动者。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猜你喜欢

  • 利窍聪耳方

    药方名称利窍聪耳方处方穿山甲2钱(生),蝉蜕2钱(去足),石菖蒲2钱,木笔花2钱,蓖麻仁1钱5分(去净油),干蝎4个(去毒),鲤鱼胆3钱(后兑),麝香1钱(后兑)。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耳聋耳闭。用

  • 归须汤

    药方名称归须汤处方生杜仲1两,归须2钱,穿山甲2钱,干地龙1钱,小茴1钱,北细辛3分。功能主治腿骨麻疼,邪留于阴,痛在右腿,深入筋骨,肌肉不肿,夜分惊笃。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 大圣茯苓散

    《得效》卷十四:大圣茯苓散药方名称大圣茯苓散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耆(去芦,蜜炙)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条参1两,甘草1两。制法上锉散。功

  • 瓜蒌大麦饼

    药方名称瓜蒌大麦饼处方瓜蒌1斤(绞汁),大麦面6两。制法合作饼。功能主治中风?斜。用法用量炙熟熨之。病愈即止,勿令太过。各家论述本方以瓜蒌为主。瓜蒌甘苦寒,用其润燥开结,荡热涤痰,舒肝郁,缓肝急之性,

  • 丹砂酒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丹砂酒药方名称丹砂酒处方丹砂(研)1钱,桂(去粗皮)1钱,绛矾1钱。制法上为末,以绵裹,用好酒少许,浸良久。功能主治急喉痹;狗咽,喉中忽觉结塞。用法用量含饮。即愈。摘录《圣济总录

  • 芎辛导痰汤

    药方名称芎辛导痰汤处方川芎细辛南星陈皮(去白)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枳实(麸炒)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治痰厥头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 夺痒散

    药方名称夺痒散处方花椒1两,滑石2-3两。制法上为细末,和匀。功能主治痘疮发痒。用法用量用生绢袋盛之,摩按痒处。摘录《医方易简》卷三

  • 万金饮

    药方名称万金饮处方陈皮(去白)、甘草(半生.半炙)、罂粟壳(去蒂.盖.半生.半蜜炙),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风寒,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呕吐泄泻,胁肋胀满,肠内虚鸣,及肠胃受湿

  • 加减三黄二香散

    药方名称加减三黄二香散处方锦纹大黄5钱,生蒲黄4钱,川黄柏3钱(共生研细末),再入原麝香3分,上梅片3分。制法上和匀为末。功能主治消散。主疫喉初起,项外漫肿。用法用量用茶清调敷;或用白蜜融化敷之亦可。

  • 杏参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参散药方名称杏参散处方桃仁(去皮.尖.麸炒)、人参(去芦)、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蜜炒微赤.再泔浸一宿,焙),各等分。炮制为细末。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治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