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咳嗽由饮食积热,胃火乘肺引起者。《症因脉治·积热咳嗽》:“积热咳嗽之症,面赤烦躁,嗽则多汗,夜卧不宁,清晨嗽多,小便赤涩,此积热咳嗽之症也。”多因膏粱积热,酒客豪饮,阳明受热,肺被火刑所致。治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嗽唾脓痰。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胃虚或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
泮,融合;衍,流溢或蔓延。《灵枢·淫邪发梦》:“愿闻淫邪泮衍奈何?”乃指病邪的积潴和蔓延。
即砭镰法。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耳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