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缩

阴缩

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多由足厥阴经受病而致。寒症居多。《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也有属热症者。因寒入厥阴所致者,宜温散厥阴寒邪,用吴萸内消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谓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茱萸内消散。因少阴直中,或大吐大泻而阳气外脱,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所致,症见腹满便秘烦热口渴、脉实有力。宜急下存阴,用承气汤类。因肝胆有热者,囊胀茎缩腹痛目赤唇燥,脉弦紧。治宜清泄肝胆。用左金丸温胆汤等方。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者,治宜疏泄,用加味逍遥散等方。参见囊缩、茎缩条。

猜你喜欢

  • 金丝矮坨坨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 戽斗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 迎随补泻

    刺法。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较原则的提出了泻法为迎、补法为随的见解。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

  • 汛期

    见《赤水玄珠》。指经期。

  • 灼热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发热较高,如火灼之状,手抚病人的皮肤,有灼手感觉。见于多种热性病。

  • 阴阳莲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四缝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手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左右计8穴。另说在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或近端指关节横纹之两头处。(《

  • 急救痧药丸

    《济世养生集》方。又名截痧丹。苍术(米泔浸三日,土炒研末)、蟾酥、雄黄、丁香、木香、滑石、朱砂各一两二钱,麝香三钱。为末,烧酒浸,拌蟾酥,捣为丸,芥菜子大,每服三至五丸。治中暑湿热寒凝,昏蒸郁冒,闷绝

  • 参芪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葛根、半夏曲、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治诸虚不足,盗汗。

  • 耳穴探测器

    针灸仪器。通过测定耳廓皮肤电阻确定耳穴位置的仪器。市售的耳穴探测器分电表指示、氖灯指示和音响指示三种。以后者为常用。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将探棒插头插入“检查”插孔内,此时耳机无声,即可探测。将一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