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易

猜你喜欢

  • 毛窍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 粉瘤

    ①即脂瘤。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详该条。②指生于面部的胶瘤。见《儒门事亲》卷八。详胶瘤条。

  • 大骨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 气营两清

    清热法之一。用辛凉合甘寒之法,以治热性病热邪入气分和营分之证。症见高热、心烦、夜睡不宁、口渴、汗出、舌绛、苔黄而干、脉洪数等。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营分的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心、连翘、黄芩、石斛、生地、

  • 阳交

    经穴名。代号GB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外丘穴后方1寸取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胁胀满,

  • 鬻(yù 育)婴提要说

    见述古斋医书三种条。

  • 沙谷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 万方类纂

    参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 楸皮

    见《中药志》。为核桃楸皮之简称,详该条。

  • 血痔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即有明显便血症状的内痔。治疗见内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