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包毒疮

猜你喜欢

  • 夜里串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杨穆如

    【介绍】:见杨时泰条。

  • 指腧穴。《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因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故名。参见腧穴条。

  • 尚骨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肩髃。见该条。

  • 常在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 通下

    即下法。详该条。

  • 血瘀痛经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内伤等,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瘀,内阻冲任胞脉,碍血下行,血滞胞中。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方用膈下

  • 经外穴

    穴位分类名。又名经外奇穴、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经外穴在《内经》中已有一些记载,如《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记载更多,至《针灸大成》等

  • 小和尚藤

    见《重庆草药》。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 阳精

    天地间温热的精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