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寒凝气滞,瘀血内停,冲任血行不畅所致。因寒凝者,症见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凉而痛甚于胀,拒按,喜得温热,血块排出后则痛稍减,治宜温经活血行瘀,方用少腹逐瘀汤,或用过期饮;因气滞
用沉降的药物,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如咳嗽气上逆,痰多而稠,苔微黄,脉滑,用苏子降气汤。
【介绍】:宋代人。撰《六甲天元运气钤》2卷,已佚。
病证名。指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理虚元鉴》卷上:“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为风湿毒邪客于肌肤而成。患处皮损境界清楚、肥厚、干燥、裂口、瘙痒、搔之则有白屑脱落。治疗外搽黄连
练功方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取弓箭步,两肩放松,两手交叉,一手搁于对侧肩上,另一手搁于对侧腋下,然后两手张开呈侧平举状,两手一上一下,交替进行。适用于肩部疾患。
①古病名。指因房劳汗出,风邪乘袭的病症。《素问·风论》:“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内风》:“新房室竟,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粘衣被,此其候也,大补黄芪汤。”②指肝风。与外风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疏表。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故名。针对病证的寒热,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指由六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禁忌,如太阳禁下之太早,阳明禁发汗、利小便、少阳禁汗、下、利小便,三阴“非胃实,不当下”等,见《脾胃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