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

金匮要略》卷中:防己茯苓汤

药方名称防己茯苓汤

处方防己9克黄耆9克桂枝9克茯苓18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主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肌肉晌动。

用法用量上五味药,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温热经解》:防己茯苓汤

药方名称防己茯苓汤

处方防己1钱,花苓1钱,泽泻1钱,甘草8分,苍术8分,滑石2钱,酒黄柏8分,猪苓1钱。

功能主治湿热跗肿。

摘录《温热经解》

普济方》卷二四三:防己茯苓汤

药方名称防己茯苓汤

处方防己1两,赤茯苓2两,桑白皮3两(锉),桂心1两半,甘草1两半,赤芍药1两,麻黄1两(去节)。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痹挛肿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三

猜你喜欢

  • 阿魏搐鼻散

    药方名称阿魏搐鼻散处方阿魏3钱,鸡内金1钱,冰片3分。功能主治去星翳。主用法用量炼熟蜜和箸头上,令中空通气,外裹乌金纸,去箸,每夜塞鼻中,星翳自退。摘录《一盘珠》卷十

  • 仙人粥

    药方名称仙人粥处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60克,红枣3-5枚,红糖(或冰糖)适量。制法先将何首乌用砂锅煎取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红枣,文火煮粥,待粥熟,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再煮一二沸,乘热服食。功能主

  • 护心七厘散

    药方名称护心七厘散处方接骨虫(不拘多少,放入坛内,又放酒酱在内,候虫自吃饱,取出晒干为末)、闹羊花子(不拘多少,烧酒拌透,晒干为度,研末)、黄耆、当归、枣仁、桔梗、甘草、人参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

  • 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

    药方名称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黄耆3钱,茯苓1钱,益智仁1钱,苍术1钱,泽泻1钱,附子5分,炮姜5分,炙甘草5分,升麻5分,防风5分。功能主治脾虚不运,脉沉微,脾泄不止,日夜十二三

  • 四味香薷饮

    药方名称四味香薷饮处方香薷扁豆厚朴(姜汁炒)各4.5克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治风寒闭暑之证。头痛发热,烦心口渴,或呕吐泄泻,发为霍乱,或两足转筋。用法用量水煎服。若兼风寒,加荆

  • 化管药条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处方红升丹2两。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

  • 辰砂五苓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辰砂五苓散药方名称辰砂五苓散处方辰砂(研)、白术(去芦)、猪苓(去黑皮)、泽泻(洗)、赤茯苓(去皮),各十二两。肉桂(去粗皮)八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表里

  • 补益地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补益地黄丸药方名称补益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30~60克五味子30克鹿角屑30~60克(微炒)远志(去心)30克 桂心30克 巴戟30克天门冬(去心,焙)45克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

  • 葛根牛蒡子汤

    《外科精义》卷下:葛根牛蒡子汤药方名称葛根牛蒡子汤别名葛根牛蒡汤、葛根牛蒡子散处方葛根1两,管仲1两,甘草1两,盐豉1两,牛蒡子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消毒解热。主时毒大头病,脉数而有力者。用法用

  • 三白饼子

    药方名称三白饼子处方白面粉 白糖各6克制法饴糖饼化汁,捻作饼子,炉内煠熟,划出,加轻粉12克捣匀。功能主治涤瘀涌痰。治哮喘,遇冷饮食而发者。用法用量分作二三服,令病人食尽,吐出病根即愈。体虚及年幼者,